正文 第227章(1 / 1)

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馬下坡的時候,全世界的重心一下子就傾斜了,林滄覺得自己的血液似乎也跟著倒流了。

坡勢很陡峻,直的直,豎的豎,沒有一絲緩衝的餘地。林滄隻覺得雙眼在耳邊刮過的陣陣颶風中瞎掉了,什麼都看不到。是風一樣的速度,馬兒飛翔,而他跌落。

林滄的最後一口知覺是消失在馬的一個趔趄上的,馬有失蹄,這實在是太狗血了……

射箭那事就更加純屬扯淡了,至少林滄是這麼認為的,他哪裏能夠拉開一張軍中用的大弓呢。即便是改良縮小版的那也不行啊,這不,拿著比自己還要長的長弓,站在操練場上,眼神犀利的盯著前麵的耙子,這情形,呃,要多搞笑有多搞笑。

而蕭熏兒似乎就是奔著搞笑這點來的,很喜歡看林滄鬧笑話。林滄氣得那叫一個吐血啊。不過他也沒辦法,那隻弓箭,他射出去的距離絕對不會超過蕭熏兒的五步,五步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普通人走路三米遠的樣子,力道麼,更加是微弱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舞劍這事算是比較靠譜的了,畢竟劍這東西比較的輕靈飄忽,也比較的短,握在手中,有俠者風氣。簡單點說,對於憧憬成為大俠的小男孩來說,擺姿勢比較的帥。

不過林滄得瑟也沒得瑟多久,因為蕭熏兒的舞劍跟別人所說的是不一樣的,拿一把薄劍去砍樹這樣的事情你們見過沒有,又或者拿著一把劍往一個方向,保持一個姿勢,不斷的刺出去,你們試過沒有……

反正林滄試過之後覺得都想死,才三歲多天就生出這種想法,不得不說,是蕭熏兒抬強悍了,當然,更加強悍的不是學武,而是習文。

武者在古代的定位一般都是莽夫,意思是沒讀過書的意思,作為皇宮中唯一的傳人,林滄在享受別人沒有的尊崇的同時,也必然也經曆別人這輩子或者下輩子下下輩子都經曆不了的苦難。

蕭熏兒不是全才,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個全才,所以,學前的教育她一手包攬了,根本就不讓林青過目。林青知道自己這個小女人主意多,再加上爭執不過,就放手了。

蕭熏兒教的當然不是什麼《三字經》這類小兒科的東西,甚至連《大學》《論語》這種必讀的書籍都是直接跳過去的,一開始上馬的就是《道德經》和《金剛經》,在蕭熏兒的想法裏,經書是那種比較繞口的東西,如果要鍛煉記憶的話,那種沒有固定思維模式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話雖是如此,但是如此對待一個小孩子,就有點挑戰高難度了。林滄很苦惱啊,無限苦惱,每當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支著下巴跟個大人一樣坐在那裏,做深沉思考問題的樣子,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會笑個半死。

不管別人相信不相信,他是在四歲的時候開始接觸《明君》和《十大經》的,這些都是治國之本的書籍,不見得有用,但是作為未來的皇帝,那是必然要讀的。

之後呢,五歲的時候,林滄讀《黃帝素問》和《神農本草》等醫書;六歲的時候,讀《太白陰經》和《練兵實紀》等兵書。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育了,但是出奇的,不知道是林滄天資聰穎還是什麼,他接受的都非常的好,以至於到八歲左右看《周易》甚至是看《奇門遁甲》《占星術》的時候,都覺得非常的簡單。

對這樣的成就,蕭熏兒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沒有全部歸功在自己的身上,要知道她的那一套教學理念,換作普通人早就被玩死了。林滄沒有被玩死,而且還被玩成了一個天才,她隻能暗自慶幸。

而林滄,有這樣一個不靠譜的老媽,成長之路布滿坎坷,但是後麵的從政之路,卻是延續了林青時代的全盛之治,一個文武全才,醫相星卜都懂得的皇帝,他的治世武功自然是相當的驚人的。

林滄在紫羅蘭第三十三年就任羅蘭國新一代皇帝,那一年他二十七歲,是一生中年華最好的時候,那一年,羅蘭國強製性的脅迫天麒國簽下城下之盟,退兵五百裏,碎雲城劃分為羅蘭國的軍事戒備區。

幫兒子解決一切後患的蕭熏兒和林青,則像兩個老妖怪一樣,開始了自己以後人生的雲遊生活。兩個年近半百的家夥,還像是小情侶一樣你儂我儂,看上去,餓,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