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教師要學會應對挫折、焦慮、衝突(1 / 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感到心情的焦慮或者比較衝突的心理狀態,這是很常見的,但如果這種狀態的程度非常嚴重或者持續的時間很長的話就會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也不例外,也應該予以重視。

1.挫折

(1)挫折的含義、分類

挫折,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了障礙或幹擾,導致其感受到動機沒能實現,需要未能滿足時產生的消極情緒狀態。如想要好成績卻考砸了,想當幹部但沒被選上。

挫折的含義中包含了動機受挫,也就是個人的需求未能得到應有的滿足,同時也包含了消極感受,也就是說個體在麵對挫折時的一個認知和評價,同時也包含了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反應,例如緊張、退縮或者是憤怒等等。關於挫折,心理學有各種分類。這裏按與目標的關係把挫折分為三種:①缺乏挫折。指當我們無法擁有自己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時所感受到的一種挫折心理或心態。這裏,“重要的東西”的具體內容,會因個人的需求、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的不同而不同;②損失挫折。所謂損失挫折,指的是因為將原來本屬於自己的東西丟失而引起的人在心理上的一種挫折感。如失戀、離異等都足以使人們產生巨大的挫折感;③阻礙挫折。指那些在我們的需求和目標之間所出現的阻礙或障礙,從而給我們帶來的心理挫折。如,一些需求與風俗習慣不一致時,這種風俗習慣就成了我們的需求與目標之間的障礙,也給我們帶來了心理挫折。

(2)挫折的應對

英國的大哲學家培根曾經這樣說過:“通常,那種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會是在征服逆境的過程當中湧現出來的。”麵對挫折,關鍵是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來進行應對。

①保持美好心情。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教師要徹悟人生,對工作虛懷若穀,對世事大智若愚,平時修煉德性,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②正確認識挫折。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在人的一生當中,挫折是難免的,一個人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挫折狹路相逢並且對其進行克服的一個過程;要認識到遭遇挫折體現出防禦性反應是人的自然心理傾向,但是要使挫折成為成功、成就的基礎,就必須了解挫折並采取積極的行動;③把握來龍去脈。要冷靜客觀地分析發生挫折的情境,找出造成挫折的原因才有助於設法補救,避免重蹈覆轍。與此同時,也要正確地了解挫折的具體後果,要將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減輕;④設置合理目標。挫折常常是預置目標過高又一時無法實現的結果,故適當降低目標可以增加未來成功的機會;同時,計劃要跟上自身實際,能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實施計劃要充滿信心,不斷自我強化;⑤心理適度宣泄。麵對挫折的時候,可以向理解和關心你的知己傾訴一下,這樣能夠避免心情惡化。心理宣泄能使不良情緒得以淡化和消解,是維護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功能正常的一種有效措施;⑥必要時求助。當麵對突然而至的重大挫折之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向心理谘詢機構尋求幫助。通常,專業人員能夠使人較快地擺脫“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2.焦慮

(1)焦慮的含義

焦慮,是對當前的或預計的,對自尊心有威脅的任何情境懷有類似擔憂心情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威脅可能在當前情境中存在著,也可能隻是一種主觀臆測和估計。與焦慮接踵而至的總會是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極的情緒上的體驗,例如恐懼、煩躁、不確定等。焦慮及其情緒體驗是自尊心受到威脅造成的。

從焦慮的程度考察,焦慮有持續廣泛的和急性短暫的兩種。由於教育工作和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的焦慮一般以前者為主。

按照焦慮的性質來區分的話,焦慮的表現會分為正常與神經過敏。前者,是每個人都在所難免的,而且輕度或適度的焦慮一般能促使一個人發揮潛能,解決問題;神經過敏則指的是當個體在麵臨新的情境之時,自尊心遭受到傷害的人對於自己預想到的威脅懷著一種過分擔憂的心情的一種焦慮。

持續廣泛的神經過敏性焦慮會表現出擔心、不安、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等心理症狀,有時還伴有口幹、心悸、顫抖、冒汗、頭昏、呼吸困難、消化不良、失眠、惡心等軀體症狀。

(2)焦慮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