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有種賭,就要有種輸(1 / 3)

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經常會超乎徐騰的預料,譬如,在徐騰抵達美國紐約訪問的這幾天,海峽國突然大幅降低港口費用,不惜虧損攬客,打擊華銀財團在馬來西亞投資的4個新港口。

老港有老港的優勢。

新港的設備和投資剛到位,降價空間就要低一些。

論作死的水平,這個海峽國絕對能排在全球前三的水平,前段時間的香港扣押裝甲車事件,本意是一種提醒,建議海峽國不要無視一中原則,不要繼續和台灣維持軍事交流合作。

對海峽國吃一簣長一智就算了。

然而,海峽國的對策是一邊派人到大陸談合作,談友誼,一邊時隔十幾年後,故意邀請台灣軍艦訪問海峽國,向國際世界宣誓自己將繼續無視一中原則,展現自己也有能力搞大國搏弈。

同時,海峽國主動派出最大規模的陣容訪問越南,加強對越的投資和政治、軍事合作,提倡東盟聯合起來與中國談判南海問題,進一步展現自己是東盟地區的BIG玩家。

彈丸小國怎麼了?

隻要有美國的撐腰,海峽國也敢於和中國競爭東盟及東亞政治格局的主導權,話說回來,東盟這個地區組織最初就是海峽國在美國的支持下組建的。

上世紀70年代,東盟的核心宗旨就是反華聯盟。

大國搏弈,中美之間可以一邊合作,一邊競爭,一邊對抗,小國玩這套遊戲就純屬自找難堪。

這個事,徐騰根本無意介入,政治層麵的事,他本來就無興趣,但是海峽國仗著淡馬錫的實力,對華施展出一招、二招、三招的連環拳後,還針對華銀財團打出第四招,這就真的有點太過份了。

這段時間,徐騰都要留在紐約處理事務,如果海峽國以為他忙於應付中美外交危機,無暇反擊,那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徐騰的事確實很多,一要在幕後協調德蘭普總統的內閣人選,二要處理印度偽鈔風波,百忙之中,還得抽出時間,將萬博集團的陳安邦董事長和華騰物產集團的俞亮董事長,一起喊到紐約,在雲間俱樂部和兩位聯席合夥人商議對策。

華騰物產集團。

這是華銀財團內部資產重組後,誕生了第三家綜合性投資集團公司,以華騰置地公司、華騰創業園、大眾資本、海星裝飾城四家子公司為主,也是英國百安居的第一大股東。

因為剛重組不到一年時間,華騰物產集團公司還未能完成整體上市的改革,正好,徐騰幹脆將整體上市的計劃停下來,讓華騰物產集團出資230億美元收購萬博集團旗下的港口業務。

港口業務,這些年真的不算是什麼好生意。

陳安邦很爽快的同意了這個報價。

因為是旗下一級產業集團的內部交易,彼此都知根知底,就不用再浪費時間重複審計了,按照萬博集團的資產報告直接交易。

萬博集團是整體上市的公司,港口業務的長期虧損肯定不利於股價,華騰物產集團和淡馬錫控股一樣,都不是整體上市公司,隻要有母公司的長期支撐,那就撐得起長期虧損。

海峽國的幾個港口費用同時下調15%,華騰物產集團接管這些港口後,各項費用就綜合下調25%。

一年虧30億美元又如何?

來啊,互相傷害啊。

好像徐騰很在乎這點錢是的。

海峽國東方海皇航運公司已經破產,目前是馬士基全盤接收,在東亞航運市場的競爭上,長榮、韓進也都是先後破產,馬士基三選一,選了東方海皇,還是看中海峽國位於馬六甲的世界航運中轉中心地位。

在華騰公司的建議下,國內四大航運巨頭在2015年就重組成中海航、招商局兩家,此後在華銀財團的協助下,陸續展開蛇吞象的擴張態勢,乘著國際航運業的劇烈低穀期,兼並法國達飛、阿拉伯聯合輪船公司、漢堡南美航運公司。

中海航以全球化和集裝箱布局為主,以中歐貿易和一路一帶計劃為主業,招商局以天然氣、石油運輸和中國-南北美洲貿易航線為主業,這兩個格局正在快速成型,業務規模都同時躋身世界五大航運公司的行列。

華銀財團在全球持有的17個港口業務,都是為這兩家國際航運巨頭服務,其中在馬來西亞就有5個港口,完全可以滿足兩大航運巨頭在馬六甲的中轉業務需求。

肥水不留外人田嘛。

徐騰就算是賠錢,也是主要賠給祖國的央企,海峽國賠給馬士基和三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個消息公布後,正在籌劃訪問美國尋求支持的海峽國總理李興瀧,究竟是要驚出一身冷汗,還是氣急敗壞,繼續策劃新的報複和搏弈,徐騰就不得而知了。

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朋友,哪怕在徐騰的推動下,中美會以更明顯態勢加強G2合作,大國之間的搏弈還是會不斷展開。

李興瀧這位海峽國元首反複宣稱中新是朋友,中國還更熱情的說是老朋友,但是,該下手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狠,就看誰更狠,誰更能掐死對方的命門。

隻要海峽國繼續這麼衝在前線遏製中國,這麼惹事生非,這麼刻意挑撥中國和東盟的關係,中國就必須將海峽國單獨拎出來,狠狠的打,往死裏打。

海峽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是GF,徐騰已經基本將產能搬遷到莞州和大馬雪蘭莪州的華騰工業園,下一代的5nm/3nm製程工藝產能則是在美國西雅圖。

馬來西亞的巴生港、皇京港兩大永泰化工項目,同海峽國早就是生死相殺。

徐騰再通過協助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金融城建設,以及對準港口業務的絞殺,基本能將海峽國的彈丸都捏爆了。

做生意,做到徐騰這種境界,某個領域的賺與賠,本身都不是很重要了,他這麼撕下去,海峽國今年的GDP不繼續倒退幾個點才怪。

你有種參與搏弈,就要有種輸,別輸不起。

徐騰要搞海峽國的規劃,也不是從這幾年才開始的,從2005年規模銀魅計劃時,就已經在布局,從人才的培養到產業布局,每一步都有規劃。

特別是吉隆坡金融城的規劃,這才是刺入海峽國心髒的那一劍。

馬來西亞和華銀財團在吉隆坡金融城的規劃上,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做東南亞的區域金融中心,吉隆坡金融城和泰國股市、中國滬深港三大股市也建立了合作關係,協調發展。

迄今為止,海峽國都不是一路一帶國家,死活不加入,然後,想和中國擴大金融合作,因為中新是“朋友”。

依舊是在華騰國際研究中心和亞太經濟研究院的建議下,中國的回應就是加強與馬來西亞、泰國的金融合作,推動馬泰滬深港的大合作,策略很簡單,分散東盟的金融產業,重點製造新馬泰之間的內鬥競爭。

幾天後。

在美英兩國元首會晤之後,海峽國的李興瀧總理終於緊隨其後訪問美國,成為德蘭普總統正式就職後,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國家元首,待遇斐然啊。

這位海峽國總理截然沒有想到,白宮和徐騰的代理人秘密會談後,才決定安排這一次會晤,擺出加強和海峽國合作,繼續挾製中國的態勢。

其實,德蘭普總統不想見,因為對方主要的訪美目標是要遊說美國重新考慮TPP問題,但是,在和中國正式談判之前,能夠拿海峽國增加一點籌碼,那也是很不錯的。

徐騰可以影響這位總統,但不可能控製對方,更不會去嚐試控製,這是一個事實。

即便在徐騰的影響下,中美可以采取更具合作精神的G2模式,最終誰多分點,誰少分點,誰多出點力,誰少出點力,這裏麵的搏弈肯定還是很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