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在趙國的相國平原君門下混了三年,平原君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他趕上一個拋頭露臉的機會,強烈自我推薦,終於把自己的才幹發揮了出來,幹出了名堂,創造了一個成語:毛遂自薦。
懷才不遇,對於每一個想做一點事情的人來說,都無疑是非常苦悶的事。一個有部長之才的人連一個小組長都沒混上,固然鬱悶;一個適合做拖拉機手的人卻隻能荷鋤耘田,恐怕也同樣不爽。
千古以來,為懷才不遇而鬱悶不已的家夥比比皆是。孔子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至此,命也夫!”屈原說:“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李白說:“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過去人們總講:“酒香不怕巷子深”,靠的是貨品的質量、信譽。今天人們也講:“酒香還要加吆喝”,靠的是營銷。對人才的使用,過去講人與事匹配,今天談人力資源開發,但是都是用人的事兒。作為一個人,不能隻是藏而不露,保密封閉自我,等人來賞識自己,要善於毛遂自薦推銷自己。
齒輪的飛速旋轉同時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社會也處於飛躍式的進步當中,於是這樣一個時刻,對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快節奏的生活迫使人們無暇去尋覓人才,即使有伯樂存在,懷才不遇的千裏馬還是會有的。這就需要千裏馬自己來表現才華,得到伯樂的賞識。
如果在當今世界,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如同鄭板橋給店主的印象,我想,那你還尚未表現才華,早已被拒之門外,終生也隻能像韓愈一樣懷才不遇,而望梅止渴了。
當今這個時代,既是一個人才展示才華的時代,又是一個容易埋沒人才的時代。不善於表現自己的就可能會被埋沒,在無人之時空悲切;善於表現自己的,才華才能得到施展,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人們都應該具備毛遂自薦的精神,敢於自薦,使那種表現自我的欲望更加強烈。
如今的時代,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而是競爭激烈的時代。保守、含蓄的性格,在職場上是不利於發展的。
任何一個職位,都會有若幹個潛在的對手在競爭。不要坐等聖旨降臨,要學會積極地促進,掌握好時機,毛遂自薦,你可能會迅速脫穎而出。
你的能力不會寫在臉上,隻有展示出來別人才能知道,並將工作托付與你。一同進公司的人卻總是有不同的發展機會和進步速度,有些人總是如魚得水,有些人卻是曆經坎坷,可能有個比較明顯的因素,就是別人是否知道你具有才華。
你一定要學會毛遂自薦,以便獲得發展的機會,節省奮鬥的時間和精力。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馮諼的人投奔到齊國相國孟嚐君門下做食客,食無魚,出無車。懷才不遇啊!馮諼心裏當然是十分難受。他沒有選擇等待時機展露才華,而是采取了一種“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鬼念窮秧”策略,每天都彈著自己的那把破寶劍高聲唱著:“夥計啊!咱這麼大本事,竟然吃飯沒有魚?夥計啊!咱這麼大本事,竟然出門沒專車?鬱悶啊……”孟嚐君一聽,覺得這家夥說話敢這麼拽,肯定有兩下子,不妨給他提高待遇,再給他安排一些什麼事情做,所以,馮諼就這麼找到了出頭之日。
現在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是一個急需人才的社會,如果你是“千裏馬”,就應跳出槽櫪,一展雄姿。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如果我們有才華、有能力,就應該為自己尋找施展才華的舞台,學會毛遂自薦。
曠世奇才諸葛亮隱居茅廬,有一個求賢若渴的劉玄德請他下山。試想,如果無人知曉深山之中有諸葛亮,諸葛亮還會創下豐功偉績名垂青史嗎?危險,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豈不就要埋沒於深山之間!既然你是“千裏馬”,為什麼不去尋找伯樂呢?當今社會中“劉玄德”雖也不少,可是並非每一個“劉玄德”都知道深山之中還有你這個“諸葛亮”。
中國的學生和職員大多屬於比較內向的類型,在學習和工作中還不夠主動。在學校時,學生們往往需要老師安排學習任務,或是按照老師的思路做課題研究。在公司裏,中國職員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麼事、怎麼做之後,才開始工作。此外,許多中國人並不善於推銷和宣傳自己,這恐怕和中國自古以來講求中庸的文化氛圍有很大關係。其實,做人要盡量表現長處,掩蓋短處。當你在工作時,最好表現你的長處。
但是,一個人要想在現代企業中有所成就,也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於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並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此外,還應當培養推銷自己的能力,在領導或同事麵前要善於表現自己的優點,有了研究成果或技術創新之後要通過演講、展示、交流、論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也要勇於承認。隻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獲得成功,隻有善於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