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學會低頭(1 / 1)

在中國的曆史上,不管是政治鬥爭、還是軍事鬥爭、權力鬥爭都是極其複雜,而且有時更是瞬息萬變,忍受暫時的屈辱。所以說,厚臉低頭磨練自己的意誌,尋找合適的機會,也就成了一個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求存也。”正是這個意思。西漢時期的韓信忍胯下之辱正是這種“一定要低頭”的最好體現。因為他不低頭就會把自己弄到和地痞無賴同等的地步,奮起還擊,有可能鬧出人命吃官司,很可能賠上一條小命。

還有一種更高層次上的“一定要低頭”,要有意識地主動消隱一個階段,借這一階段來了解各方麵的情況,不僅能消除各方麵的隱患,還能為將來的大舉行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李淵聽到了王氏給他帶來的消息後,他就更加謹慎起來,因為他知道遲早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縮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試想,如果李淵當初不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有可能被猜疑他的隋煬帝楊廣送上了斷頭台,就不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