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連戰連敗也要沉住氣(1 / 1)

屢戰屢敗的人是最值得佩服的人,這是因為他們具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勇氣和銳氣,更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那種淡定、沉著的心態。作為領導,要想讓自己能夠自由地主宰沉浮,就應該韜光養晦,沉住氣,隻有這樣,自己才可以獲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個人失敗了不能夠沉住氣的話,那麼,等待他的隻能是接二連三的失敗。

連戰連敗也要讓自己沉住氣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是的,自古至今,能夠一帆風順獲得成功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凡是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在經曆過無數次的失敗考驗之後才會獲得成功的。曆史上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劉邦就是其中的一位。劉邦也是一個經得起失敗和挫折的人,雖然有的時候他失敗到自己的身邊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但是,他依然不放棄自己的事業,仍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卷土重來,繼續同項羽爭鬥,這讓項羽很的頭痛。

凡是劉邦和項羽交戰,每次都會失敗,所以,慢慢地,劉邦就有點支撐不住了。但是,劉邦在最後的那一仗,集中兵力,並叫給韓信指揮,結果這次戰勝了項羽,取得了勝利。劉邦與項羽交戰的次數頗多,但他贏了最後的一次,這一次也就是鴻門宴的奪關戰。

當時,劉邦搶在了項羽的前麵進入到了關中地區,劉邦采納了謀士的建議,沒有讓其他軍隊的諸侯進入到關中地區,而是派軍隊把守函穀關,打算在此稱王,此舉惹得項羽很生氣。項羽命令自己的大將英布搶關,劉邦的軍隊經不起打,一仗就跑了,但也正是這一仗讓劉邦看到了敵我之間的差別,最後,他親自登門謝罪,也就是曆史上的鴻門宴。劉邦在經曆了一場膽戰心驚的較量之後,終於避免了厄運上身,成功脫險。

第二次大戰就是彭城大戰。劉邦東歸,消滅了三秦之地的頭領,然後施用計謀,騙過了項羽,這樣他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齊地,然後再趁亂彙集各地諸侯的軍隊,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項羽很是吃驚,立即趕去營救都城,在彭城附近與劉邦大戰,結果劉邦大敗。此次的戰役導致劉邦的軍隊損失達數十萬人,很多投靠劉邦的諸侯又投靠項羽,劉邦本人也差一點就成了俘虜。

第三次大戰是滎陽之戰。項羽曾經把劉邦包圍在滎陽城裏,打了數月,也沒有攻下。最後,劉邦的將軍紀信建議劉邦投降,並借投降的間隙逃跑。紀信率人從東門出來向項羽投降,走得很慢,項羽的軍隊都到東門圍觀,他們認為自己勝利了,便疏於防備,結果劉邦趁機逃走了。此次,劉邦仍舊是失敗了。

第四次就是在成大戰,這次戰鬥又是項羽把劉邦包圍住,最後劉邦又找到了機會倉皇逃走,後來又渡過了黃河,這才擺脫了楚軍的追逐。劉邦又一次失敗了。

有一次是固陵之戰。在這次戰役當中,劉邦雖然沒有勝利,但是,項羽也沒有勝利,因為此時項羽的楚軍已經沒有辦法對劉邦的軍隊構成威脅了。第六次就是垓下之戰。這次戰役徹底決出了勝利。劉邦聽從謀士的建議,運用計謀將項羽打敗了,最後項羽自刎烏江。至此,劉邦才算是勝利了,並且是最終的勝利。

從劉邦由一介草民到漢朝開國皇帝的奮鬥曆程中,會發現如果一個領導在遭遇接二連三的失敗後,如果不能沉住氣,不能夠冷靜地分析占據,不能夠冷靜地解決問題,那麼,他是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更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領導。

要想做一個主沉浮的領導,就必須有百戰不殆的大氣,要能夠沉住氣,如果領導在遇到失敗後首先亂了陣腳,那麼,部下是不可能鎮定的。好的領導才會有好的下屬,成功的領導才會帶領出成功的下屬,從而走上成功的道路。

厚黑悟語

在劉邦與項羽的爭奪之戰中,項羽是真正的漢子,但是,項羽沒有計謀,所以,他無法贏得最後的勝利。假如劉邦在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之後,便失去了勇氣和信心,那麼,劉邦也是不會成功的。所以,在職場上,作為領導人,要能夠經得起失敗的打擊,要能夠從失敗中站立起來,重新積蓄自己的力量,沿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自己就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