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書上傳,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支持!
老太太回了土門,還帶回了陳家嫡出的大少爺。消息立刻像風兒一樣傳遍了整個土門市集,兩天後連小南溝的人都在陳鳴麵前照了臉兒。
這兩日陳鳴沒有輕易的做什麼動作,他隻是默默的了解著土門,細細的看著陳家。
作為一個山間穀底,土門麵積並不大,不要說跟昭平鎮、七裏河比,就是土門東邊的瓦屋、雙音寺,麵積也不是土門能比的。整個土門集麵積不過三千畝,扣除了一個市集,好田劣田都算上也才一千五百畝。
這裏之所以能從一個草市慢慢的發展成現在的土門集,一半的功勞要靠在陳家身上。小南溝太偏僻了,土門卻位於飲馬河畔,從這裏順著飲馬河能一直通到昭平湖,直接同官路連接上。而且作為昭平湖——沙河水係的一條支流,飲馬河也有無數的支流,他們或許隻能說是山間溪流,但是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
魯山縣七分山一分水兩分田,廣大的山區村寨多是臨水而居,因為隻要有溪流就總有山間穀底,一塊塊的衝擊小平原,這樣的地方在人類繁衍至今的時代裏,早就成為了一個個村落。在陳家走出大山的時候,那時候還隻是一個村落的土門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太大了,他們吃不下,因為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勢力。陳家也有由弱變強而來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小魚要是不為大魚吃了,那麼它們就終有一日能靠著吃蝦米變成大魚。
陳家在土門經營了六七十年,這裏,陳家就是主宰。本地的鄉民也早就接受了陳家,這都是陳鳴祖上和陳鳴他那便宜老爹,拿著本該是朝廷的稅賦來為自己收買人心。陳家幾輩人都在戶房當差,照顧一下土門不要太簡單了。
有了利益就有了聯係,六七十年了,兩邊早就變成了一家人。所以,陳家在土門一家獨大,是標準的土霸王。
原先的陳鳴受陳惠的影響太深了,對土門的印象隻停留在這是‘自家地盤’這個很籠統的概念裏,對土門細致的情況認知並不多。
現在不一樣了,陳鳴經過兩天的觀察之後,認識到土門的情況比他原先認為的要好太多了。怕是自己在這裏搞出大炮來,都不會有人向官府舉報告發。
土門一共小兩千人,保長是陳家人擔任,論輩分是與陳鳴一輩的。市集上三家飯店、酒樓,全是陳家開的,有十五家店鋪,背後的人十個姓陳,剩下的探一探根底兒,或是老婆或是老娘,再不就是兒媳,最次的也是兄弟家裏,都與陳家做了姻親。
另外陳家手裏的那個私鹽隊伍,人數五六十人,帶頭的陳二寶,陳鳴該叫他二叔。可這個數字隻是一個常備數字,要是有火拚的大事了,整個土門,都不用去小南溝,就能再拉出一二百。
整個土門三百零二戶,翻翻這些人的家底、生計,或是直接給陳家賣命,販鹽運鐵的隊伍;或是直接給陳家做事,店鋪、酒樓、窯廠、鐵鋪、礦場都要人啊;再或是祖上、自己受過陳家的恩惠,比如哪一天急著用錢,或是交稅的時候手緊,是陳家解了燃眉之急,這就是大恩德,救了一個家;最次也是跟陳家的那些個姻親牽連上關係,總之,整個土門,十八九的家兒能與陳家扯上瓜葛。陳家在土門夯下的根基,真的超乎了陳鳴的想象。
這兩日裏陳鳴就在想,如果不是碰到自己穿越了,陳家的命運會如何?
如今之陳氏,就跟曆史上那些上升期的皇朝一樣,蓬勃生機,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如果陳崗此次能一舉得中,明年蟾宮折桂,陳家的地位還能更上一層樓——衝破魯山,直接躍到州府這一層次上。那陳家就還能繼續發展下去,最終把自己的根基從土門擴展到整個魯山縣,這也就到頂了。除非陳家後人能科舉不斷,這樣陳家變成了官宦世家,這就又是另外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