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辰時【上午九點】,南京明孝陵下鼓號齊鳴,陳鳴彙同手下諸文武,從下馬坊步行走過陵墓神道進到享殿,用一篇充滿殺氣的祭文和一百二十五顆象征滿清入關一百二十五年的滿蒙真韃的腦袋,祭奠朱元璋這位沉睡在紫金山南麓的大明開國皇帝。
江南的冬天也下了一場雪,給南京裹上了一層銀裝。晨光初現時,白雪蒙上了一層奪目的金光。
上萬複漢軍士兵警戎左右,軍力部署從年前半個月就已經開始了,周遭山林都被複漢軍士兵一次次的拉網巡查,要務必保證祭拜大典安全無失。而事實上正月初一的明孝陵祭拜大典,從頭到尾也確實毫無意外發生。
在複漢軍就將打回湖廣的前期,陳鳴醞釀了這次規模浩大的祭奠,這是他蓄謀已久的行動,整個江南都有耳聞,陳鳴用這次大祭第一次向全天下彰明了自己的‘野心’,同時也讓滿清‘明白’他下一步的打算。
“…………,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沉,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複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室俶擾,國力罷疲,滿清乘間,竊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於一百二十有五年…………”
這是當年孫大炮祭奠明孝陵祭文中的一段,陳鳴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曆史水準,要他通篇記下全文是不可能的,他能記著的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部分。這篇祭文是秘書處的人寫的,陳鳴把自己還記得的這一段直接寫了出來,然後吩咐秘書處的人在撰寫祭文的時候,務必要給加上。還有“春雷動地,千年之醉夢驚回;旭日當空,萬裏之妖氛盡掃!”1911年山西獨立《討滿檄文》中的一句,陳鳴也記得。那麼多的《討滿檄文》,他能記得的也就這麼幾句,全要用上。
這篇祭文一經發出,立刻就被複漢軍傳檄江南各個地方,一時間江南這片人文薈萃之地,萬千讀書人乃至更多出十倍、百倍的百姓,私下裏談論的都是這篇殺氣騰騰的檄文——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是當年朱元璋北伐討元檄文中的一句話,現在被陳鳴重新唱響中國。要重振漢家雄風,複漢官威儀,恭承天命,罔敢自安!
江南百姓多的是識文斷字的,這話表述的是什麼意思,人人心裏都清楚。
很多人聯想到陳鳴在蘇北大戰獲勝之後,立刻兵掃江南,蘇州、杭州,天堂財富之地盡被複漢軍攻取,位高權重的浙江巡撫和杭州將軍成為了複漢軍赫赫聲名下的又兩個祭品。複漢軍現今於南路已再無威脅,浙江清軍也好,龜縮在鬆江府的清軍也罷,都隻有複漢軍去欺負他們的份兒,而沒有他們來招惹複漢軍的份兒。那麼現在陳鳴發出這篇祭文他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北伐!隻有北伐。
這篇檄文被很多人拿來與當年朱元璋大軍北伐時候的討元檄文相提並論。
不僅是諸多的讀書人想到了‘北伐’兩個字,滿清的官員們看到這篇殺氣騰騰的祭文後也紛紛想到了北伐。正月初八的時候,陳鳴接到暗營的快報,黃河對岸的海州,大大小小六個當地豪強大戶秘密聯係了他們,向複漢軍表示了輸誠。
哈哈,金風未動蟬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這句話用來形容海州那六個豪強大戶並不恰當,但總有那麼三分意思。陳鳴拿到消息後首先得意於複漢軍聲勢的強大,地方豪強大戶這可是複漢軍的死對頭啊,複漢軍的政府下鄉政策讓他們跟士紳鄉紳地主階層有著化解不開的矛盾,他們對於複漢軍從來都不是想不想抵抗的問題,而是敢不敢抵抗的問題。每一家每一戶地主豪強,士紳鄉紳,麵對複漢軍的時候都是心裏麵想反抗的,隻是很多人不敢罷了。這還是第一次有地方大戶主動輸誠的呢,隻是一個北伐的‘風聲’傳揚起來,海州之地一下子就來了六家。顯然,複漢軍的‘聲望’比之前時候已經大出了許多許多了。
而且這也證明了陳鳴之前的預測,士紳地主階級就是軟骨頭,當發現自己頭上就懸掛著殺人的刀子的時候,他們果斷的就會跪下。眼前這一幕,不就是如此?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不也是如此?
可惜這六家豪強大戶底子都不怎麼幹淨,陳鳴丟下暗營後續送到的這六戶人家的調查報告,拿起毛筆在六個名字上劃了兩個圈,圈了兩個姓氏。“保住這兩家就行了,剩下的四家也該遭報應了。”天道有昭彰,人不報我自報。陳鳴說話的聲音很溫平,但話語中的意思是寒冬一樣的冰冷。
這是要讓暗營故意露出行蹤,好把海州這六家人與複漢軍的聯係暴漏給海州的粘杆處和滿清官府知道的意思,這種事情看似讓複漢軍丟掉了一顆很不錯的棋子,卻能更加深清軍方麵認為的複漢軍要‘北伐’的印象,另外地方豪族大戶投靠複漢軍這還是開天辟地的頭一回,宣揚開來後也能為滿清的困局‘雪上加霜’。
與陳鳴能得到的利益相比,區區四家地方豪族的力量算的了什麼?複漢軍如果全力北上,打到北京陳鳴不敢說,殺入山東殺進河北是完全不在話下。海州,那是陳鳴嘴邊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