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區掛了一個龍套樓,大夥兒如果感興趣的,就自己設置一個人物,中外都可以,也不用全是陳鳴手下的哈】
前清安徽巡撫衙門,現在的複漢軍安徽總兵府,眼下的複漢軍大都督行轅。陳鳴的到來將高平山直接擠到安徽的原布政使衙門辦公去了。
陳鳴身後牆壁上懸掛的大幅地圖上,本來橫跨大江南北的大片紅色區域現在已經縮水了七八成,蘇北之地隻剩半個揚州府還沒有丟,江南則再度恢複到了蘇北決戰時的情形——還被複漢軍掌控的地盤就隻剩下那狹窄的沿江一溜兒。
“江陰黃山炮台的守軍主力不是已經撤了嗎?”
“稟大都督,黃山炮台的主力部隊已經後撤。”
“那江陰也撤吧。守住鎮江就行。”陳鳴丟下了黃捷抵到的奏報,對於江陰的得失有點不以為然。那地方丟了也就丟了,本來江陰距離鎮江就有些過遠,在北岸的南通州已經被清軍拿下的情況下,過於遙遠的水陸通道太容易被清軍從中間切斷了,所以沒什麼好可惜的。
南京的局麵啊,隻要複漢軍暫時還把持住鎮江——南京——揚州,這麼一塊三角地帶就可以了。
況且為了之前的戰略布置,複漢軍付出的代價還小嘛?
那蘇北的隊伍在撤離淮安的時候,淮安糧庫中囤積的還有十幾二十萬石米糧來不及運走,陳鳴不也大筆一揮就散給當地的難民和百姓了麼,結果連清江的百姓聽到消息後都跑去淮安搶糧食。還有江陰的黃山炮台也是如此,炮手和護軍撤走後,隻留下了小部分人在炮台上裝樣子。如果清兵打來,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炸毀炮台和炮台上的四五十門大炮,然後逃之夭夭,而不是拚死抵抗。
複漢軍的大炮來的輕鬆,但四五十門大炮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陳鳴都舍棄了那麼多了,還有什麼舍不得一座江陰縣城的呢?
就是可惜了他之前對江陰存留的好感了。複漢軍占據江陰那麼長時間,整個江陰投靠複漢軍的人也湊不齊兩個營。雖然這個數字比起其他地方已經好出很多,但距離陳鳴的‘期望’還是差之很多很多的,白瞎了陳鳴之前的一腔感情了。
放下黃捷送來的奏報,還有九江苗福偉送來的快報。九江湖口兩麵聚集的清軍和江西民勇數量已經達到三萬人。在陳永生帶領著九江水陸軍進攻湖北之後,陳鳴就派苗福偉坐鎮九江,自然的他頭上也多出了一頂江西總兵官的帽子,一如高平山現在的安徽總兵官一樣。
苗福偉現下手頭的小萬人馬,但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蛋子,剩下的三四成也都是非主力部隊,戰鬥力比之對麵的清軍民勇隻會弱不會強。也就是他們處在防禦態勢,並且炮火力量充沛,陳鳴為九江加強了一個炮兵營,這讓讓九江部分擋下了清軍的一次次進攻。
苗福偉的這個快報當然是求援兵的。
提筆在折子上寫下了‘知道了’三個字,然後反手撂到了一邊。一些事情可以對下麵解釋,但解釋了之後就沒必要對下麵再解釋了,九江的戰局就是一個僵持麼。那就僵持著好了,複漢軍現在火藥充足,清軍能有多少人來喂炮彈啊?苗福偉就算一天一個快報來求援兵,陳鳴也不會派出去一個兵蛋子。他現在關心的戰事隻有黃陂!
短短兩個小時,陳鳴看了二十多道奏報,在一大半折子上寫了‘知道了’仨字,他現在這仨字是越寫越有範兒,都已經可以寫連筆了。
“讓謝瑚謝寶光來任安慶知府,提調安慶的民生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