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的建立自然少不了老師,女校老師的人選更加的要嚴格,以為地點不一樣,‘女生’這個問題無形中就有著很多限製。需要更加的謹慎和考慮。當陳鳴與李小妹,還有聞訊趕來的女人們,以及被陳鳴招來的幾個文教比的大臣商量此事的時候,陳鳴的幾個女兒,還有幾個小兒子,此刻正一臉苦惱的看著劇台上的蹦蹦跳跳預示著高興的、幸福的戲劇演員,嘴巴一個個撅的都能掛上香油瓶。
這是成均公學的一項課外活動,他們在觀看今年教化司即將推粗的一部戲劇。
小孩子喜歡喜劇的可能不對吧,但是若不上課來看戲,很多人還是樂意的。但是這看完戲後一篇觀後感是什麼鬼?
這顯然是陳鳴想出的一個招。
不僅是成均公學,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校在校學生,每學期都有機會觀看戲劇,接受思想教育。而後還要人人寫一份認識深刻的觀後感。
“窮光蛋、吃不上飯、大過年的外出躲債,狡猾的地主,凶惡的狗腿子,正直的工作隊,窩囊的佃戶,被移民,有了田地,朝廷貸款、努力耕種、賺錢還貸款,手裏有了餘錢讓小孩上學,再小孩學習成績好,貸款還完、小孩拿了獎狀,回家祭祖。這有什麼好寫觀後感的啊?”
“都是老一套,都是老一套。”
幾個小孩子吵吵鬧鬧,大喊大叫的聲音讓一旁隨之觀看的幾個編劇臉色不僅顯出了難堪。
老一套,是啊,老一套。可是他們有什麼辦法?
這麼多年的宣傳戲編寫下來,還能有什麼新花樣啊?隻能新瓶裝老酒。
文教部、教化司年年都會搞出厚厚的一摞這玩意兒,陳鳴現在自己都懶得去親自審核了。要知道最初的時候,陳鳴都是要拿過話本自己親自過目的。而現在他腦子裏也想不出什麼招了。
不像一開始,地主士紳的狡詐、凶惡、和善,都可以作為不同小說的設定,配合著麻木、膽怯、窩囊的佃戶,或是聰明、進取、具有上進心的佃戶,凶狠惡毒或良心未曾泯滅的狗腿子,亦或者是老實本分又善良的自耕農,還有地方鄉間的族長和宿老,鄉村裏的秀才等等,不同的角色性格相互搭配那就是不同的小說。
再說還有宣傳隊和鄉官的性格呢。
最初創作的時候,文教部和教化司那是真正的高產啊,諸多設定加上工作隊如山一樣的工作紀要,那真的是文不加點,文如泉湧。或許文筆會稍微的查一些,但勝在情節出彩、真實,很有感染裏,在整個中國境內都引帶起轟動。
可是一年、兩年,三年、四年……,這都多少年了,早就寫的無所可寫了。
就像今年教化司和文教部聯手才推出了三個劇本,可是作為第一批小觀眾——成均公學的學生——的公主皇子們已經在喊老一套、老一套了。
陳鼎也在。他閉上眼睛回想著剛剛過去的戲劇,說真的,這一出戲的水準還是挺好的。
把各個人物的個人色彩更加的複雜化,同時也把劇情的彼此衝突複雜化了。
他爹對他說過:一個階級的利益必然是對另一個階級的災難;一個階級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對另一個階級的新的壓迫。眼下的這個戲劇就是挺好的,挺通透的顯示了怎麼損害原先士紳地主利益的一麵。“這個思路還是挺好的。把裏麵的配角寫活了,不再臉譜化,富裕了他們個人的思想和利益。父皇說過,一個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往往會建立在另一個階級的利益得失之上,這便決定了這場鬥爭的不可調和性和複雜性。”
離開教化司小劇院的時候,陳鼎還特意找了負責教化司的劉文說了幾句話。這不是拉攏,也不是賣好,陳鼎所要表達的僅僅是一個禮儀。
他已經十五歲了。不是個小孩子了,見到朝中大臣不能隻瞧著別人來拜自己,也要上前燒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