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三十年發展——中國國力(1 / 3)

行宮裏氣氛壓抑的緊。

自從五年前,齊魯臨清、冀州固關、粵省高要、向南零陵等縣被水成災;閩地漳州海潮入城,城內水深丈餘,衙署、倉厫、監獄、兵民房屋多倒塌,淹斃300餘人,倒塌房屋五萬餘間之後,這一連好幾年的時間就再沒有爆發過天災。

老天爺賞臉,每年都風調雨順的。

但是就今年春天裏,中原東南部和皖省北部地區,又鬧起了旱災。

雖然如今這年景的國人,家中多多少少都有餘糧。一季受災不至於如前清時候那樣,百萬蒼生都要化作流民,離異失所。但黃淮平原受了大旱,小麥產量已經肯定是要大減,國內的糧價,尤其是小麥麵粉價格,那是應聲而起。

內閣無比頭疼,黃淮平原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別看地盤不大,受災百姓卻多達三百萬人以上,但這裏作為中國農業的重心之一,工商、貿易方麵的發展卻又遠不比江南閩粵。當地的工商業根本吃不下這麼多的勞動力。

作為農業主產區,黃淮大平原上的普通農民,如今吃飽肚子,甚至是吃好一點是不成問題的,家裏可能還有幾個餘錢,儲存著不少糧食,但現在糧食不值錢,要說這兒的人多麼的富裕,可就稱不上了。

不可能每家每戶都有人去當兵去做工的,而不出去,隻在土地裏刨食,就算朝廷減輕了賦稅,老百姓吃吃喝喝之後,一年下來還能落得幾個錢?

這一次大旱災影響還是很大的。

府縣都在極力安撫民眾,也在調集物資賑濟災民,並且組織抗旱工作,但內閣最怕的是這會兒的旱災會不會引起蝗災。

每年的春天開始,一直到中秋時節,這都是東亞飛蝗的繁殖季節。‘旱極而蝗’可不是說笑的。

是以黃淮大平原上的幹旱非常被內閣重視。

這也是因為朝廷現在管的太寬了。恨不得城裏頭都不準出現一個乞丐。

這要是換在滿清,中央以及地方根本沒必要被俘這麼大的壓力,免掉當地那些本就收不上來的賦稅,讓災民自己流離去外地討生活,有條件的地方供點稀粥,注意著不讓難民聚眾鬧事,這樣已是朝廷最大的‘善政’了,反正黑鍋都有老天爺背著。隻要不想造反,沒人敢把這災難套到皇帝失德上,這是天災嘛。

可現在陳漢一朝,官府對地方的掌控力是很深很深,那自然也要背責到底了。

沒理由,風調雨順的時候朝廷管著鄉下,到了災荒來臨的時候,鄉下就不再被朝廷管了。

陳鳴也沒廢話,轉首向他的他侍從室主任問道:“內閣都有什麼預案報來?”

國事已不必他來出主意,內閣會擬好了各類方案,就著等他定奪。如果陳鳴連這一點都懶得做,內閣也能立刻做出決斷,隻要陳鳴先把權利下放。

對於黃淮大平原的災情,內閣一共報上了五套方案,前三個預案很老套,第一是老辦法,以工代賑,地方修小水利,鄉縣道路,中央修大工程,將受災沒有了農活的百姓全都納入臨時的基建體係當中。這一方案的花費雖大,需要地方、中央以及工程受益者諸方協商,但對國家也彌足有益。

隻是最近國家鋪展的攤子有點大,除了美洲外,還有埃及,拿破侖已經從敘利亞退回埃及了。蘇伊士運河的東段已經開始施工,中國的財政收入雖然很高,但預算也很緊張。

國防軍百萬大軍的換裝還沒全麵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