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話說衛惠公之子衛懿公,自周惠王九年繼位,在位九年,縱情享樂,不理國政,平生最喜愛容色清潔、能歌善舞的仙鶴。衛國人投其所好,紛紛前來獻鶴領賞。懿公將整個宮廷花苑養得處處是鶴,每隻鶴都有品位官職,而且按品位享受俸祿。每當懿公出外遊玩,這些鶴便分班陪駕侍候,車仗排在前列號稱“鶴將軍”。養鶴之人也有專門俸祿。為了供應仙鶴的食糧,懿公命人從民間大肆搜刮,百姓凍餓慘死,他卻絲毫不加理會

衛國大夫石祁子是賢臣石碏的後人,他為人忠義正直,與寧莊子寧速同理國政,都是衛國的忠臣賢士。二人向懿公多次勸諫,都被懿公駁回。公子毀是衛惠公的異母兄弟,他知衛國必有亡國之難,便借故投奔齊國,並娶了齊桓公家族的女子為妻。衛國百姓懷念衛前太子急子,衛惠公複位以後,百姓紛紛咀咒他早死,因急子和壽都沒有兒子,公子碩又早死,黔牟一脈斷絕,隻有毀的名聲較好,因而百姓都私下希望毀掌國,以後毀因懿公敗壞朝政而被迫出走齊國,百姓對懿公怨氣更甚

卻說北狄從周太王時已開始強盛起來,曾逼太王遷都於歧地,到武王統一天下,周公平定邊疆,中原才得安定。平王東遷洛陽後,邊境上的異族又再次強盛,北狄頭領瞍瞞手握精兵數萬,很久以前就想向中原進犯,現在他聽說齊桓公出兵征伐山戎,不禁大怒,說:“齊兵遠伐山戎,未免太輕視我了,我應當出兵將它製服。”於是統領兩萬騎兵攻破邢國,此後他聽說齊國出兵援邢,便又命軍隊轉道攻打衛國

這日,懿公正想帶上仙鶴出外遊玩,忽然有探子來報,說北狄已大兵壓境。懿公聞訊大驚,急忙調集軍隊防禦。百姓聽說懿公征兵,紛紛向鄉下逃去,懿公命司徒搜捕逃亡百姓,問他們為何逃離,眾人說:“你用一件物事就可抵禦強敵,要我們何用?”懿公問道:“什麼物事?”眾人齊說:“仙鶴。”懿公很奇怪,問道:“仙鶴怎會抵禦敵人?”眾人答道:“仙鶴既然不能打仗,便是無用之物,你損害有用的人來飼養無用的仙鶴,所以我們不服。”懿公趕忙說道:“現在寡人已知錯,我願將鶴全部放掉。”於是命人將鶴放走。大夫石祁子、寧速急忙趕往街市,向百姓通告了懿公認錯放鶴之事,眾人這才安定下來,此時北狄兵馬已逼近滎澤,石祁子奏道:“北狄驍勇善戰,不可輕敵,臣請求向齊國求援。”懿公說:“齊國昔日曾奉命攻打我國,後雖撤兵,但兩國並未和解,現在未必肯來相救,我們不如獨自與北狄決一死戰。”寧速說道:“臣請求領兵禦敵,請主公住守都城。”懿公道:“我如不親自統兵,恐怕百姓不會全力抗敵。”於是命令石祁子代理國政,寧速率軍鎮守都城,並發誓道:“不打敗北狄,決不回朝。”石、寧二人垂淚送別,懿公召集軍馬,任命渠孔為主將,於伯為副將,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後援,率領大軍趕赴前敵。行軍途中,懿公發現軍心不穩,便於夜間前去察看,他聽到軍中有人唱道:仙鶴吃官俸,百姓苦耕耘;仙鶴坐官車,小民操兵革。敵軍凶頑不可擋,士卒作戰多有死傷;仙鶴仙鶴今何在,心懷恐懼走向疆場!懿公聽完此歌,心中很是鬱悶。由於主將渠孔執法過嚴,軍心愈加不穩。衛軍行到榮澤,發現敵人蹤跡,渠孔看到狄人軍紀不整,毫無秩序,說道:“人人都說狄人驍勇善戰,我看隻是徒有虛名!”於是當即命令擂鼓出擊,狄軍假裝敗退,將衛軍引入包圍,衛軍被切為數段,難以呼應聯絡,衛國士卒本來就無鬥誌,此時見狄軍攻勢凶猛,便紛紛丟棄兵刃車仗逃走。懿公被狄人重重圍住,渠孔勸懿公降下帥旗改裝逃走。懿公歎道:“以帥旗為號,或許可將幾般人馬召集一處,若無法召集,降下帥旗也是無用。我願以一死來向衛國百姓謝罪。”交戰片刻,衛軍前後部隊都被擊潰,黃夷戰死,於伯中箭,孔嬰齊自刎而亡,懿公與渠孔被亂軍砍為肉泥,衛軍終於全軍覆沒。髯翁有詩道: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滎澤當時遍燐火,可能騎鶴返仙鄉?狄人擒獲了衛國太史華龍滑、禮孔,欲加以殺害。華、禮二人了解狄人迷信鬼神,便欺騙他們說:“我們是太史,掌握著國家的祭祀,如放我倆走,我們可以為你們向鬼神請求,否則鬼神就不會保佑你們,你們也無法攻下衛國。”瞍瞞相信了兩人的話,便將他們放走。二人趕回國都,正碰上寧速巡城,寧速見他倆單獨歸來,大吃一驚,問道:“主公何在?”二人哭訴道:“我們全軍覆沒,敵人強頑,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須想法避其鋒芒。”寧速要開門放兩人入城,禮孔道:“與主公一同出征,卻不能同歸,現在我追隨主公去了!”於是拔劍自刎而死。華龍滑說道:“不能讓國家的史籍受損失。”遂與寧速入城。寧速與石祁子商議,領著懿公的後宮家眷和公子申連夜離城出走,華龍滑帶著史籍緊隨其後,城中百姓聽說石、寧出走,也紛紛逃離,城內哭聲震天。狄軍長驅直入,攻下衛國都城,大肆殺戮擄掠,接著又派兵追殺石、寧等人。石、寧保著懿公家眷,且戰且退,士卒百姓死傷慘重,在黃河邊,幸得宋桓公派兵接應,眾人星夜渡河,這才逃得一死。狄兵退回衛都,將衛國府庫和民間搶劫一空,搗毀城池後得意而歸

再說衛國大夫弘演戰前奉命出使陳國,待返回,衛國已被狄兵蕩平。他聽說懿公死在滎澤,便前去尋屍。一路上他看到到處都是屍骨血肉,心中不勝悲傷,行到一處,他看到帥旗倒在水邊,心想:“帥旗在這裏,屍首大概就在附近。”弘演未走幾步,就聽到有呻吟之聲傳來,接著看到一個小太監倒在路旁,弘演問小太監道:“你知道主公在哪裏被害嗎?”小太監指著一堆血肉說道:“這就是主公的屍首。”弘演察看懿公屍體,見它早已零落不全,隻有一副肝髒還完好。弘演向屍體叩拜,放聲大哭,接著又向屍體報告了自己出使陳國的經過,就像懿公仍然活著一樣。隨後弘演說道:“主公沒人來收屍,我要以我的身體做棺木,為他入葬。”又囑咐仆人道:“我死以後,將我埋在樹下,等國家有了新君再把此事告訴他。”說完,拔出佩刀,剖開腹部,將懿公肝髒放入,然後慢慢死去。仆人依照弘演的囑托將他埋葬,隨後用車載著小太監,渡過黃河,去探聽新國君的消息

再說石祁子護送公子申登舟渡河,寧速收攏逃難百姓隨後趕來,到漕邑後點查人數時,僅剩下七百二十餘人。兩人心中悲痛,聚在一起商議:“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無奈現在剩下的人太少了。”於是兩人便決定從共、滕兩城百姓中十人抽三人,總共抽出四千多人,加上從京城帶出的百姓湊足了五千人。石、寧派人在漕邑修造房舍,扶持公子申做了衛國國君。公子申原本就有重病,加上連日勞累驚嚇,繼位不久就死了。寧速隻得趕往齊國迎接公子毀回來繼位。齊桓公向毀贈送重禮,又命齊國公子無虧率領三百輛戰車護送毀歸國。公子毀趕到漕邑,即有弘演的仆人和受傷的小太監前來報告弘演以身入葬懿公一事。公子毀先派人帶著棺木去滎澤收斂屍體,為懿公和去世的公子申料理喪事,然後又追封弘演,讓他的兒子繼承官位,以表彰他的忠勇。此時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天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