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蛾兒逾牆殉節群公子大鬧朝堂且說齊桓公違背管仲的遺言,重新啟用豎刁、開方、雍巫三人,鮑叔牙諫說無效,發病身亡。這三個人更加肆無忌憚,欺桓公年老無能,把持朝政,專權獨行,順三人者昌,不貴也會大富;逆三人者亡,不死也會逐走。這話先放過一邊
再說當時鄭國有個有名的醫生,姓秦名緩,字越人,一直寓居在齊國的盧村,人稱為盧醫。他在年輕時開旅店,有長桑君來店居住,秦緩知道是非常之人,熱情款待,並不怪其直性。長桑君為感謝他,贈給他神藥,用上池之水服下,自此雙眼如明鏡一樣,黑暗中能看見鬼物,隔牆能看見人。給人看病,五髒六腑之中,沒有看不清的地方,一目了然,隻是以診脈為名而已
古代軒轅皇帝的時候有個叫扁鵲的人,精通醫術。大家見盧醫手段高強,也叫他扁鵲。先年扁鵲曾經到過虢國,碰巧虢國的太子暴病身亡,扁鵲來到宮中,說自己能治好太子。宮中的侍衛官說:“太子已經死了,怎麼還能起死回生呢?”扁鵲回答:“請讓我試一試。”虢公一聽此言,激動得淚流滿麵,立即請扁鵲入內治病。扁鵲讓他的學生陽厲用石針為太子針炙,不一會,太子就蘇醒過來,又喂他湯藥,二十天後,太子的病全都好了。人們都稱讚扁鵲有起死回生的醫術。扁鵲周遊天下,救好了無數病人。一天,他來到臨淄城,晉見齊桓公,說道:“君王有病,雖然現在隻在皮膚下,但如果不治就會深入。”桓公回答:“我沒有病。”扁鵲告辭出宮,五天後又看見桓公,說道:“君王的病已進入血脈之中,不可不治。”桓公不以為然。又過了五天,扁鵲再見齊桓公,又說:“君王的病已深入到腸胃之中了,應該趕快治療。”桓公仍然置之不理,待扁鵲退出後,他歎息說:“醫生好大喜功也太過分了,我本來沒有病卻說有病。”又過了五天,扁鵲又求見桓公,一看他的臉色,轉身告辭。桓公派人問他緣由,扁鵲回答:“君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之中了!在皮膚下麵時,可以用湯熨治好;在血脈之中時,可以用石針治好;在腸胃之中時,可以用藥酒治療。現在已深入骨髓,即使是神仙也無法救治,所以我隻好一言不發就告辭。”又過了五天,齊桓公果然病了,派人去叫扁鵲,店主人說:“秦先生五天前就收拾好行裝走了。”桓公知此,後悔不已
桓公先前有三位夫人,是王姬、徐姬、蔡姬,都沒有兒子。王姬、徐姬二位先亡,蔡姬退回蔡國。後又有如夫人六位——因為得君王寵愛,禮數與夫人沒有差別,所以叫如夫人。六位各生一個兒子。第一位叫長衛姬,生公子無虧;第二位叫少衛姬,生公子元;第三位是鄭姬,生公子昭;第四位是葛嬴,生公子潘;第五位密姬,生公子商人;第六位宋華子,生公子雍。其他小妾妃,有兒子的還很多,但都不在六位如夫人之內。那六位如夫人之中,隻有長衛姬侍奉桓公的時間最長。六位公子之中,也隻有無虧年齡最大。桓公寵愛的臣子雍巫、豎刁,都與衛姬相好,因此豎刁請桓公答應立無虧為太子,繼承君位。但後來桓公喜愛公子昭有賢德,遂和管仲商量,在葵邱大會上,囑咐宋襄公,決定立公子昭為太子。衛公子開方,獨與公子潘相好,也為潘謀取太子之位。公子商人喜歡施舍,很得民心,又因為母親密姬得寵,不免也起了凱覦之心。其中隻有公子雍出身低微,安分守己。其餘五位公子,都紛紛樹立黨羽,互相猜疑忌恨,就像五隻老虎,各藏爪牙,隻等著互相搏鬥廝殺。桓公雖稱得上是個英明君主,但也是劍老無光,人老無剛,他做了多年的霸主,心滿意足,而且是耽於酒色的人,沒有清靜寡欲之心,到現在年紀已老,自然有些昏憒。何況又啟用小人,蒙蔽視聽,隻知歡樂不思憂愁,隻聽讒言不信忠言。那五位公子,都讓其母求桓公立自己為太子,桓公也一味含糊答應,沒有一點果斷的處理。正如常言所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桓公忽然生病,臥床不起。雍巫見扁鵲都不辭而走,料定難以治好,便與豎刁商議出一條計策,在宮門上懸掛木牌,假傳桓公的話,寫道:我患有心悸不安之病,怕聽見別人吵鬧,不論大臣百姓,一概不許入宮。命寺貂緊守宮門,雍巫率領宮中衛士巡邏。一切國家朝政,等我病好後再報
雍巫、豎刁二人借此守住宮門,隻留公子無虧住在長衛姬宮中,其他公子前來問安,也都不讓入宮相見。三天後,桓公沒死,雍巫、豎刁就把左右侍奉的人,無論男女都趕出宮中,把宮門堵住。又在桓公臥室的周圍築起三丈高的圍牆,使內外隔絕,連風都透不過去。隻在牆下留一出入之口,像狗洞一樣,早晚派小內侍爬進去,看望桓公生死如何。另一方麵則整頓宮中衛隊,防備眾公子變亂
再說桓公躺在床上,難以起身,呼喚左右,聽不見一個人答應,隻好睜著雙眼,呆呆地看著前方。隻聽見撲通一聲,好像有人從上麵掉下來,一會那人果然推窗跳了進來。桓公抬眼一看,是小妾晏蛾兒,就對她說:“我肚中饑餓,想喝一點粥,你給我拿來。”蛾兒回答:“沒有粥。”桓公又說:“取點熱水解渴也好。”蛾兒回答:“熱水也沒有。”桓公問:“為什麼?”蛾兒回答:“易牙和豎刁作亂,守住宮門,築起三丈高牆,使內外隔絕,不讓人過,怎麼能有食物和水呢?”桓公又說:“你怎麼進來的?”蛾兒回答:“我曾經受君王的寵幸,所以不顧性命,跳牆而入,想最後服侍君王。”桓公問:“太子昭在哪裏?”蛾兒回答:“也被二人擋在宮門之外,不得入內。”桓公長歎一聲,說道:“管仲真是聖人啊!聖人的見識,果然長遠!我自己糊塗,應該有今天的結局。”說罷,又高聲大呼:“天啊,天啊!難道我小白就這樣了此一生了嗎?”連叫數聲,吐血數口,對蛾兒說:“我有愛妾六人,兒子十餘個,卻沒有一個在跟前。隻有你一人送終,想起平時不曾厚待你,我深感慚愧。”蛾兒回答:“請君主保重身體,萬一你有什麼不幸,我情願以一死陪伴您。”桓公歎息著說:“我死後如果無知則罷了,如有知,在九泉之下有什麼麵目見管仲呢?”說完,用衣袖蓋住自己的臉,連歎數聲而死。桓公在位共四十三年,終年七十三歲。潛淵先生有詩讚桓公:姬轍東遷綱紀亡,首倡列國共尊王
南征僭楚包茅貢,北啟頑戎朔漠疆
立衛存邢仁德著,定儲明禁義聲揚
正而不譎《春秋》許,五伯之中業最強
髯仙又有一絕句,歎桓公一生英雄,到頭卻沒好結果。詩雲:四十餘年號方伯,南摧而抑雄無敵
一朝疾臥牙刁狂,仲父原來死不得
晏蛾兒見桓公已死,痛哭一場,要喚外人,無奈牆高聲音無法傳出;要躍牆而出,無奈牆內無墊腳之物,左思右想,歎口氣說:“我曾經說:‘以死送君王’。至於裝殮殯葬之事,不是我這個婦人所能知道的了!”解下自己的衣服蓋在桓公屍首之上,又扛過兩扇窗槅放在上麵,權當掩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