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話說士會和壽餘過了黃河往東走。沒走上一裏,就見一個少年將軍,領著一隊人馬來迎接,在車上欠起身子問道:“隨季分別後沒有麻煩吧?”士會走近才看出來,那將軍姓趙名朔,是趙盾相國的兒子。三人下車相見。士會問他來意。趙朔說:“我奉了父親的命令,領兵前來接你回朝,後麵還有大軍到了。”當下一聲炮響,車水馬龍,簇擁著士會、壽餘到了晉國。秦康公派人隔河觀望,見到這情景,康公怒火萬丈,就要過河打晉國。前哨又傳來消息:“探得河東又有大軍來了,大將是荀林父、郤缺兩人。”西乞術說:“晉國既然有大軍接應,肯定不容我們過河,不如回去。”於是,秦軍班師回國。荀林父等見秦軍撤了,也回了絳城。士會流亡秦國三年,今天重進絳城,感慨萬千。進朝堂去見靈公,袒露胸膛來向靈公謝罪。靈公說:“你沒有罪。”讓他也排在六卿之列。趙盾表彰魏壽餘的功勞,對靈公講了,賞賜壽會十輛車。秦康公派人送士會的家小到晉國,捎話來說:“我不背棄黃河的誓言!”士會感激康公的義氣,寫信去道謝,並且勸他放下兵器,調養百姓,各保四麵邊境。康公采納了,從此秦、晉兩國幾十年沒有交戰
周頃王六年,頃王去世了,太子班接替天子的位置,稱周匡王。即晉靈公八年。這時楚穆王也死了,世子旅即位,稱楚莊王。趙盾乘楚國新近有喪事的機會,想恢複先世盟主的業績,便大事邀集諸侯到新城。宋昭公杵臼、魯文公興、陳靈公平國、衛成公鄭、鄭穆公蘭、許昭公錫我,一同到會。宋、陳、鄭三國國君,各自訴說自己前一段時間追隨楚王,是出於不得已。趙盾也各個進行撫慰,諸侯又開始依附晉國。隻有蔡侯像開始時那樣,忠於楚王,不肯來赴會。趙盾派郤缺領兵圍剿,蔡侯投降求和,晉軍便返回絳城
齊昭公潘,本打算來赴會的,正巧患病,還沒到盟期就死了。太子舍即位。他的母親是魯國女子叔姬,人稱昭姬。昭姬雖說是昭公夫人,卻不受寵
世子舍才學平庸,也不受國內百姓敬重。公子商人,是齊桓公的妾密姬所生,一直有篡位的野心,因為昭公對他很好,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準備等昭公死後,再舉大事。昭公末年,從衛國召回公子元,委任國家政事。商人妒忌公子元的賢能,一心想要收買人心,於是,將家財全拿了出來,撫恤貧苦的百姓,如果供給不足,就借貸來幫助他們,百姓沒有不感激的。同時,商人還聚集了許多亡命之徒在家裏,早晚訓練,出入都跟著商人。到世子舍即位,恰好彗星出現在北鬥星附近,商人找人占卜這是什麼征兆。結論是:“宋、齊、晉三國國君,都將因大亂而死。”商人說:“亂齊國的,除了我還有誰?”命令亡命之徒藏在喪幕後麵,刺殺了世子舍。商人又以公子元年長為由,假稱:“舍沒有為人君主的威儀,不能占居大位,我這樣做是為哥哥考慮。”公子元大吃一驚:“我知道你想即位為王已經很久了,為什麼要把我拉進去?我能侍奉你,你不能侍奉我,隻求你做主公後,允許我作為齊國百姓,安度一生就滿足了。”於是商人繼承王位,就是齊懿公。子元厭惡他的所作所為,裝病在家,閉門不出,再不入朝。這是公子元的長處
且說昭姬痛惜兒子死於非命,日夜痛哭。懿公討厭她,就換了個囚室關押,還減少她的飲食。昭姬暗地裏賄賂了宮人,叫他們向魯國通了信息。魯文公害怕齊國的強大,命大夫東門遂到周天子處,告訴匡王,想借天子的恩寵,求得昭姬的釋放。匡王派單伯到齊國,對懿公說:“既然殺了她的兒子,還要他的母親有什麼用,為什麼不放她返回魯國,以顯示齊國寬厚的美德?”懿公諱忌殺舍的事,聽到“殺子”的話,麵頰發紅,默默不語。單伯退出來,回到客館。懿公又將昭姬遷到別處,派人騙單伯說:“我們主公對國母不敢怠慢。何況還承蒙天子降諭,敢不順服嗎?你為什麼不看看國母,使她知道天子眷念同宗之國的情義呢?”單伯認為這是好話,就駕了車隨使者進宮謁見昭姬。昭姬流下眼淚來,稍微講了點受苦的情形,單伯還沒來得及開口,不料懿公從外麵突然進來,大罵:“單伯怎麼敢擅自闖入我的宮殿,私下裏會見國母,要幹這不嚴肅的事?我要將這事報告天子。”於是把單伯也拘禁了起來,與昭姬各關在一間屋子裏。懿公又忌恨魯國人用天子的命令來壓製他,興兵討伐魯國。議論這事的人都說懿公殺害幼主,關押國母,拘留天子的使臣,欺虐鄰國,窮凶極惡,天理哪裏能容?但當時高、國姓世臣,濟濟在朝,為何不奉立子元來聲討商人的罪過,反而縱容他這樣窮凶極惡,連一句公道話也沒有?當時事情到了這種地步,真是可悲可歎呀!有詩說:欲圖大位欺孤主,先將家財買細民
堪恨朝中綬若若,也隨市井媚凶人!魯國派上卿季孫行父到晉國告急。晉趙盾侍奉靈公召集宋、衛、蔡、陳、鄭、曹、許共八個國家的諸侯,聚集在扈邑,商量伐齊國的事。齊懿公交納賄賂給晉侯,並且放單伯回國,將昭姬送回魯國,各國諸侯於是一哄而散各歸各的國家。魯國聽說晉國不討伐齊國了,也派了公子遂給齊侯送了賂品,請求投降
卻說宋襄公夫人王姬,是周襄王的姐姐,宋成公王臣的母親,昭公杵臼的祖母。昭公還沒即位時,和公子卬、公孫孔叔、公孫鍾離三人,一道田獵遊戲,產生了交情;即位後,昭公非常聽這三個人的話,不選拜六卿,不朝見祖母,遠離親族內的親人,放棄國政,整天在打獵上找樂趣。司馬樂預料宋國必然要亂,把自己的官位讓給公子卬。司城公孫壽也猜想到災患將要到來,告老還鄉了。昭公就用他的兒子蕩意諸,接替司城之職。襄夫人王姬雖然老了卻很淫蕩,昭公有個堂弟公子鮑,長得美豔超過婦女,襄夫人打心眼裏愛他,就用酒將他灌醉,借機強逼他同自己通奸,條件是扶立他為新的宋君。於是設想著廢黜昭公扶立公子鮑。昭公怕穆、襄兩族勢力太大,與公子卬等密謀要驅趕他們。王姬暗地裏將消息報給兩族,於是宋國的亂子被挑起了。穆、襄兩族的家丁,將公子卬、公孫鍾離兩人圍在了朝堂門口,用刀砍死。司城蕩意諸害怕,逃到魯國去了。公子鮑一向能敬重六卿,到這時,同在國內共事的其他卿士,與穆、襄兩族講和,召回蕩意諸不追究他擅自殺人的罪過,恢複了原來的位置
公子鮑聽說齊公子商人,以豐厚的施舍收買眾人的心,得以篡奪齊侯的位置,便仿效他的做法,也散發家財,周濟那些貧民。昭公七年,宋國鬧饑荒,公子鮑打開自己的倉庫,拿出全部穀物糧食,救助貧寒的人。同時公子鮑還敬老尊賢,凡國內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給送去糧食布匹再加上美食佳肴,派人去慰問是不是安康等等。另外隻要有一才一藝的人,都收到自己的門下,用豐厚的飯食款待,公卿大夫家裏,每月都有饋贈的東西。宗族不論關係遠近,凡是需要生養病死費用的,公子鮑必定傾囊而出。昭公八年,宋國又鬧大饑荒,公子鮑的糧食已經空了,襄夫人也拿出大量的宮中寶藏,幫助公子鮑行善布施,舉國上下沒人不誇讚公子鮑仁義的。宋國的百姓,不管親疏貴賤,人人都願意讓公子鮑坐上宋君的位子。公子鮑知道百姓傾向自己了,就秘密告訴襄夫人,陰謀殺死昭公。襄夫人說:“聽說杵臼就要到孟諸的灌木叢裏打獵,乘他的坐騎出來時,我叫公子須關上門,你率領百姓攻擊他,沒有不死的。”鮑依照她的話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