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創業鑒》(原名《任主席打工記》)已經脫稿,這是我學習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僅僅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為了不浪費時間,在工作之餘想寫點什麼,但由於學識淺薄未曾寫出像樣的東西,特別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就有了比較充裕的閑暇時間。加之自己性情孤僻,不善社交,就把自己以前零散的作品收集整理了一下,彙編成一個集子,將自己大半生的一種經曆與見聞留給後人。可是,我以《清水河集》命名的集子編纂出來後,顯得量少而單薄,親朋好友建議我再寫增加些內容以充其量。於是,我苦思良久,還能寫什麼呢?現在已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像我這樣挑燈爬格子、查字典、揮筆辛勤耕耘怕有些太落後、太迂腐、太固執了吧?……不過人各有誌、有趣,“小米加步槍”也能打仗,隻不過艱苦些罷了。

苦思有時候也能激起突發奇想。其他文學體裁我都基本嚐試過,唯獨小說還未曾寫過。於是萌發寫小說的念頭……未動筆先構思。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有些無所事事。為了不虛度晚年,我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一寫《創業鑒》吧。這部小說以退居二線的北海省南山市科協主席任顧的親身經曆和見聞為線索,展開了故事情節……前二十八回是任顧打工生涯的開始階段,記述了肖瓊的成長、工作和創業的過程,也描述了喬玉企業舉步維艱,以及在任顧的幫助下走出困境,迎來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小說中,任顧、高玉川、蔡紅、孫莉莉、羅創、阮琴、於開選、劉建春等人的事例都比較單純,他們的言行、性格塑造不費筆墨。肖瓊這個人的塑造是比較費神的,這個人物一出場就給人一種虛偽、狡黠、自私、冷酷的感覺,這就預示了他的事業注定要失敗的結局。他愛財、好色、狂妄自大,既無容人之量,不體恤職工,失信於民眾,且反複無常。他出身貧苦,通過讀書走上社會,就像巴爾紮克筆下《高老頭》中的拉斯蒂涅一樣,一旦得時得勢,他的心靈中接受的一切壞的東西就派生出來了,而且對金錢與權勢無限貪欲。

肖瓊的貪婪決定了他驚人的吝嗇,就像俄國作家果戈裏在《死魂靈》描繪的潑留希金一樣。精神世界空空洞洞,私人占有欲望的惡性發展幾乎使他喪失了一切人性。

“人不學,不知義;玉不琢,不成器。”孔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曆覽前賢,縱觀當世,哪一個偉大的人物,成功的英雄人物不是勤奮好學的典範呢?人是學而知之,並非生而知之。肖瓊考上大學以後,麵對城市的生活,學校的男男女女,花花綠綠……他很快忘了本,借錢擺闊,結交女友,學習成績下降,若不是科任老師照顧,連畢業證都拿不上。他參加工作以後惡習未改,不潛心鑽研學習業務知識,隻滿足於吃大鍋飯,混國家的工資。偶然翻了一下報紙,看到了當地的寬鬆經濟政策,靈機一動創辦了醫院。辦院伊始,他也吃了一些苦,但沒有堅持下去,更沒有向同行業、向更多的人學習。反而故步自封,滿足於既得利益,特別是在用人上,采取卸磨殺驢的手段,無休止的更換……最後終於找到了“知己”巫義。在他貧病交加的時候,巫義釀成的事故無疑給他本來孱弱的身體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是一種報應呢,還是一種必然結果?正如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列夫·托爾斯泰在回答讀了他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後的一位讀者——他的朋友加·魯薩諾夫提問時說的那樣:“根本講來我那些男女主人公有時就常常鬧出一些違反我本意的把戲來;他們做了在實際生活中常有的事,而不是做了我所希望他們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