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區”的三個頂點,分別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毛裏塔尼亞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島。在這片多災多難的海域不斷發生著飛機遇難和失蹤事件。
兩起相同的空難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報紙都刊登了一條消息,該國一架“信天翁”式飛機,於29日15時50分左右在阿爾沃蘭海域失蹤。
人們得到消息後,立即到位於直布羅陀海峽與阿爾梅裏亞之間的阿爾沃蘭進行搜索。由於那架飛機上的乘員都是西班牙海軍的中級軍官(上校和中校),所以,軍事當局相當重視,動用了十餘架飛機和四艘水麵艦船。當人們搜尋了很大一片海域後,隻找到了失蹤飛機上的兩把座椅,其餘的什麼也沒發現。
在這次事故發生前兩個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飛機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栽進了大海。
那次事故發生在18點左右,機上有8名乘務員。據目擊者說,那架飛機當時飛行高度很低,駕駛員可能是想強行進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機長麥克金萊上尉僥幸還活著,他當即被送往醫院搶救。盡管傷勢並不重,但他根本說不清飛機出事的原因。
人們還在離海岸大約一裏的出事地點附近打撈起兩名機組人員的屍體。後來幾艘軍艦和潛水員又仔細搜尋了幾天,另外5人卻始終沒找到。
據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說,那次飛行本來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軍上尉擔任機長的,臨起飛才決定換上麥克金萊。這樣,博阿多有幸躲過了那次災難。然而好運並沒能一直照顧他。時隔兩個月,已被獲準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擔任“信天翁”式飛機的機長。這次,他回不來了。
這一事實促使人們得出結論說,這是兩起一模一樣的飛機遇難事故——兩架相同類型的飛機,從同一機場起飛,由同一個機長(博阿多)駕駛,去執行同一項反潛警戒任務,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災難。但誰也無法解釋,失蹤的“信天翁”式飛機發回的最後呼叫“我們正朝巨大的太陽飛去”,究竟意味著什麼。
四架飛機一起撲向大海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區”的三個頂點,分別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毛裏塔尼亞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島。在這片多災多難的海域不斷發生著飛機遇難和失蹤事件。
1975年7月11日上午10點多鍾,西班牙空軍學院的四架“薩埃塔式”飛機正在進行集結隊形的訓練飛行。突然一道閃光掠過,緊接著,四架飛機一齊向海麵栽了下去。
附近的軍艦、漁船以及潛水員們都參加了營救遇難者和打撈飛機的行動。他們很快就找到了5名機組人員的屍體。但是這四架剛剛起飛幾分鍾的飛機為什麼要齊心合力朝大海撲去呢?西班牙軍事當局對此沒有作任何解釋,報界的說法是“原因不明”。
有人作過統計,從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時期中,地圖的這個小點上竟發生過11起空難,229人喪生。飛行員們都十分害怕從這裏飛過。他們說,每當飛機經過這裏時,機上的儀表和無線電都會受到奇怪的幹擾,甚至定位係統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處的方位。這大概就是他們把這裏稱作“飛機墓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