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入縣城買賣難(1 / 3)

夜裏,唐伊寧厚著臉皮跑到三叔家借了一百個銅板,第二天,唐伊寧喂小家夥吃了點兒米湯就帶著人去找村長了。村長年過六旬,已經做了爺爺,見到小魚兒很是喜歡。唐伊寧隱瞞了小魚兒的身世,隻說是撿到的,可能是人家家裏養不活所以棄了的。村長也覺得孩子可憐,隻是考慮到唐伊寧家的情況,就有些猶豫了。

“寧娃子,你們家就兩個娃娃過生活,沒多少收入,怎麼能再養一個孩子呢?我看,不如抱到城裏去,看看哪戶人家願意收養他,一來你們不必那麼辛苦,二來,這城裏確實富裕些,對孩子也好。”

唐伊寧當然也想過這個問題。隻是城裏人並不比鄉裏人質樸,不一定能真心待他。況且,這孩子說不定還有仇人在呢,若是送到城裏豈不是很危險?雖然會很辛苦,但他將來找了媳婦生了孩子不照樣辛苦?所以關於這一點唐伊寧倒覺得沒有什麼。村長見唐伊寧不肯,又勸了一會兒,可唐伊寧還是堅持,最後也沒辦法,隻得給孩子上了戶。這件事辦得很容易,這年頭拐賣孩子的或者父母賣孩子的多了去了,官府也見怪不怪,天高皇帝遠,他們不上報,這來上戶的人家自然更不會去告他們,這白來的錢誰不要?所以村長很快就給辦了下來。從此,唐伊寧家正式多了一個人口。

小魚兒很乖,要尿了或者餓了的時候才會哭,平時也就乖乖地讓人抱著,躺在床上就是一個人玩兒腳底板也不會哭鬧,倒是和撿回他時的樣子不同。唐秀兒格外喜愛這個弟弟,每每幹完了活兒抱著就不肯撒手,唐伊寧也由得她。日子漸漸步入了正軌,唐伊寧小時候也沒少幹過農活,因此也不會覺得辛苦。

三叔和三嬸知道他們家添丁,便送了些雞蛋過來,唐伊寧說什麼也不肯收,不過後來還是拗不過三嬸的勸說,隻能收下,畢竟人家都說了,這是給孩子的。唐伊寧家本來養了四五隻雞的,隻是父母死的時候賣了來買棺材了。現在家裏雖然還不到揭不開鍋的狀態,但剩下來的即隻有幾個銅板,連買塊布都買不起。唐伊寧愁了。

“哥,你抱著弟弟,我去洗尿布。”唐秀兒說的尿布,就是小魚兒穿的那件衣服做成的。

比起唐秀兒,小魚兒更喜歡唐伊寧,即使唐伊寧不逗他,他也會咧開小嘴無齒地笑。

小魚兒現在五個月大,自從到了他家就開始瘦了,沒辦法,營養跟不上啊。唐伊寧倒是想給他弄頭羊來,可沒錢,隻能每天喂米湯米羹。他也怕孩子長大了身體不好,但附近的人家也沒見那個女人才生了孩子,人奶是肯定沒有的,至於牛奶,村裏唯一的那頭耕牛是公的,羊的話倒是有,隻是和那家人不熟。

“哎,小魚兒啊小魚兒,你怎麼就讓我給撿到了呢?這不是找罪受嗎?”唐伊寧歎息。不過雖然這麼窮,他也沒想過把小魚兒的長命鎖賣了。那是屬於小魚兒的私有財產,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動。

“這樣下去咱仨都得餓死。不行,明天我得上山一趟!”

清河村背靠大山,村民吃的肉多半都是山上的野味。隻是不好打,人們也大多沒有時間上山去找吃的。而且他們分不清哪些有毒哪些沒有毒,也不敢貿然弄回來吃。

打定主意,唐伊寧第二天就吩咐好了妹妹,背著簍子上山去了。

古代的空氣真的是現代沒法比的,自然,清新,一入山裏唐伊寧就覺得身體無比暢快。山路艱難,唐伊寧也不怕,他小時候可沒少調皮搗蛋,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小case。村民上山多半都是為了打柴,撿些竹筍,連蘑菇都不敢往家裏拿。唐伊寧倒是不怕,春天是野菜盛產的季節,蕨菜,蒲公英,馬齒筧到處都是,還有椿菜,唐伊寧當即樂了,決定近期內就靠這些野菜為生。其實他知道村民還有一個不願意上山挖菜的原因,是覺得野菜吧,就是給吃不飽的人準備的,而且為了這麼點兒菜上山,麻煩。反正家裏蘿卜白菜多的是。

最難得的是,還是他發現的那幾株青椒。這裏的人並不喜歡吃辣,因此對辣椒的種植業很少,清河村裏他基本上就沒看到過,後來問了唐秀兒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並不是沒有人種,而是種的人太少,而且辣椒不是用來吃的,隻是做香料的時候裏麵需要少許辣椒,可唐伊寧是重慶人,麻辣都吃,因此他高高興興地整株都挖了回去,決定在院子前開一塊地來種青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