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富人又一次來到這個海灘上曬太陽,他又看到了他的漁夫朋友,隻是這次富人已經認不出他就是當年的那個漁夫了。
漁夫認出了這是三年前見過的朋友,就起身鞠了一個躬,上前打了個招呼。這時,富人才認出來這就是當年的那位漁夫,富人還是和上次一樣,拿出食物招待他一起分享。
富人問:“這兩年出海還好吧。”漁夫說:“我現在已經不打魚了,漁船也賣了。”說完這些話,漁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自己的頭。
看著漁夫的模樣,富人也不再問了,因為他已經看出眼前這個吃得飽飽的、躺著曬太陽的人已經不是那個漁夫,而是一個乞丐了。
漁夫之所以淪為乞丐,因為他的觀念就是乞丐的觀念,享受第一。在他看來,勞動隻是為了每天吃飽不餓罷了。富人之所以更富有,因為他的觀念決定了他努力奮鬥,年輕的時候就要努力勞動積攢財富,老的時候才可以安然無憂地享受生活。
啟示:同樣的道理,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將來富有,從小就要教他們努力創造財富的觀念。讓他們知道,隻有在年輕的時候,憑借自己的勞動積攢起足夠的財富,年老的時候才能享受。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窮和富最開始就是體現在觀念的差別上。隻有為創造財富而努力,才會收獲人生的財富。如果你坐吃山空,即使父母有千萬的資產,最後,也可能淪為乞丐。
對於人生而言,就更加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否則人的一生就會隨波逐流,不會有大的成就!一艘沒有目標的航船,無論駛向任何方向都是逆風。沒有遠大目標的人生,做什麼事情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因為他所有的行動都帶了盲目性,他的“航船”不知道究竟應該駛向何方,到處都是他的“港灣”,隨時都可能“拋錨”歇腳。
這個世界最貧窮的並不是身無分文的人,而是沒有遠見的人。身無分文不要緊,隻要有目標,遲早能改變命運。沒有遠見,即使你麵前是一座金山,你也會熟視無睹,永遠和財富無緣!
尋找問題的根源
引語:有一個成語叫“對症下藥”,即對待任何問題,我們都需要先問幾個“為什麼”,通過了解,最後找到出現這類問題的根本原因,再尋找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解決起問題來才能得心應手。
同樣,在我們理財和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尋找問題的症結所在,正確地對待困難,合理地運用我們的理財智慧,找到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從前,有一個盲人,他認為隻有感覺到和觸摸到的東西才是真實存在的物體。因此他把他的這套邏輯到處向別人說:“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光的。”到哪裏他都這樣說。
村民們被他攪得很心煩,但是他們又不能收集到任何證據來反駁這個盲人。他說:“我有四個感覺器官。你把光帶到我麵前,我能通過我的四個感官感覺到是不是存在這個東西。”
村民們隻好說:“因為你是瞎的,所以你不能看見光。”
他大笑著說:“這看上去你們好像在說夢話一樣。眼睛是什麼?你怎麼能證明你有眼睛而我沒有?你們告訴我,你們所說的光是什麼,解釋給我聽。”
村民們因為誰也不能用足夠的科學理論來給這位盲人作出解釋,一直很苦惱。而盲人還是自己的那一套大理論,為此村裏的人,看著他就覺得煩惱。
後來,佛陀來到這個村子,佛陀在大家眼裏就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人們仿佛看到了救星一樣。他們把這個自認為是哲學家的盲人帶到佛陀跟前,請求佛陀說:“你試著給他解釋一下吧,我們嚐試過無數次都失敗了。我們無法證明光是存在的,而又沒有讓他信服的理由來說服他,因為光不能被他摸到,也不能被他聞到、品嚐到,更不可能被他聽到。所以,我們真的沒有任何辦法解釋給他聽了。現在你來了,你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希望你能給他一個圓滿的解釋。”
佛陀說:“你們這樣的做法本來就是徒勞的,光是不能解釋給一個盲人聽的,這個努力本身就是荒唐的。但是我認識一個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醫生。你們把他帶到那裏去吧,醫生會治好他眼睛的,這樣,我們還需要再和他解釋什麼呢?”
於是,盲人被帶到了醫生那裏,通過六個月的治療,他果然睜開了眼睛。當他一睜開眼睛,佛陀就問他:“你首先看到的是什麼?”他連忙跪下來說:“現在我知道了,光存在。”此刻佛陀接著說:“為什麼你的那些可憐的村民們不能證明光的存在給你看,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看見過光。現在你知道了吧?”盲人(現在應該說他是正常人才對)連忙開口說:“是的,你做得很對,送我到高明的醫生這裏,我需要的是治療眼睛,而不是固執的哲學理論,更不是關於光的理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