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長期以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還根深蒂固,但是現代家庭的人員構成已與過去子女眾多的情況大不一樣,一般來說是“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七人行”的家庭結構。很顯然,在目前的就業形勢和社會保障體係下,一對夫婦撫養一個孩子尚且力不從心,更何況還要同時贍養四個老人呢!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總數接近四億,老齡化速度正日益加快。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沒有理由不從現在起為將來作打算,這樣也能減輕子女未來的經濟負擔。
現實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毫無疑問,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險製度正處於有待完善時期。所以我們應盡早為自己今後的日子打算,開始儲備退休基金。
兩個和尚住在隔壁,這裏所說的隔壁,就是兩個人住的寺院隔著一座山。日複一日,他們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裏念著自己的經書。
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溪水,為了洗衣做飯,兩個和尚每天都幾乎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兩個人就熟悉起來了,慢慢地,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
哪知道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探望探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每天都挑水劈柴的老和尚,好不容易爬上了左邊這座山,懷著十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邊這座山的廟裏時,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的他,看到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身,可以不用喝水了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這個。”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我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從來沒耽誤過。上個月我終於挖出井水,從此之後,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顯得很委屈的樣子搖了搖頭說:“五年,五年挖一口井,我可不浪費這個時間,我寧願下山去挑水吃。”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看了看他,無奈地也搖了搖頭,什麼也沒說。
啟示:很多人用一種打工的心態過日子,在公司領薪水,得過且過。薪水領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氣總是有限的,年紀大了,挑水就常常感到體力不支。
很多人之所以人生旅途不如意,或者早年春風得意、老來則風燭殘年,就是因為一輩子都在“挑水”,不懂得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我們每個人不能囿於現有的生活定勢,年複一年地重複著單調的工作方式,而應該努力找到自身的優勢。也許你的業餘興趣是等待自己去挖掘的井源,更是你創造財富的源泉呢!
活用條件創造財富
引語:財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但是為什麼同一起點的人,有的獲得了成功,有的卻在原地踏步?
沒有創造財富意識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他們缺乏一顆渴望財富、奮鬥向上的心態。不會理財的人很少去想如何給自己製造機會,怎樣去賺錢。而善於創造財富的人深信自己生來就得賺錢,這樣的意識讓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變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