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赤鬆子(1 / 3)

赤鬆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相傳為神農時雨師。能入火*,隨風雨而上下。記載其事之典籍,當以《淮南子·齊俗》為最早,繼以《列仙傳》而詳其事。劉安雲:"今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高誘注曰:"赤誦子,上穀人也。病厲入山,尋引輕舉。"《列仙傳》謂:"赤鬆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複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赤鬆子曾服用水玉這種藥物袪病延年,並把這種方法教給神農氏。他還能跳入火中去焚燒自己而無任何損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侖山,住在西王母的石頭宮殿裏。他還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鬆子。

赤鬆子修煉成仙的故事有諸多傳說,且屢為故籍所載。郭璞雲:“水玉冰體,潛映洞淵赤鬆是服,靈蛻乘煙吐納六氣,升降九天。”葛洪稱:“火芝,常以夏采之,葉上赤,下莖青,赤鬆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隨風上下,往來東西。”《藝文類聚》稱“赤鬆子好食柏實,齒落更生”。從上述記載來看,赤鬆子乃傳說中之服食成仙者。後世某些道士為了將所撰之書托之遠古,曾假赤鬆子之名以名書,如《赤鬆子中戒經》,《赤鬆子章曆》。據今人研究,此二書皆出於魏晉南北朝。《道藏提要》稱:《赤鬆子中戒經》“蓋六朝古籍也”;《赤鬆子章曆》“約出於南北朝”。又如《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原題太虛真人南嶽上仙赤鬆子傳”;《上清九真中經內訣》“原題赤鬆子述”,為早期上清派著作,而托於赤鬆子所傳者,蓋皆出於魏晉南北朝。

赤鬆子與赤須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兩位仙人,傳說的發生地就在這裏。相傳很久以前有兄弟倆,一天弟弟在天台山放羊,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帶他到石室山,修煉四十年,其間,哥哥四處尋找,後遇見道人,知道了弟弟的去處,兄弟倆重新在天台山相聚,悲喜交加。哥問弟所放羊何在,弟弟告訴他在治岑,兩兄弟來到治岑山間,弟弟揮手指向白石,叫“羊起”,頓時,漫山遍野的白羊,有幾萬頭。此時,哥哥才知道弟弟已經成仙。兄弟倆於是一起在天台山學仙道,以鬆脂獲苓為食,五百年後得道成仙。弟取名赤鬆子,哥取名赤須子,兄弟倆在天台峰弈棋,百丹坪煉丹。一天二人來到石室山,在青霞洞天前布局弈棋,晉朝樵夫王質到山上伐木,看見倆兄弟下棋,就放下斧頭在一旁觀棋,有一個兄弟給他一顆像棗核一樣的東西,讓他含在嘴裏,樵夫王質頓感清爽,不再覺得饑渴,一局棋畢,王質挑薪準備回家,卻看到斧柄已經爛盡。為人間留下樵夫王質觀棋爛柯的傳說。此後人們將石室山又稱爛柯山。

《太平寰宇記》說赤鬆子是在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其升天處為赤鬆澗,故山上有赤鬆祠,赤鬆澗。劉向的《列仙傳》記載赤鬆子本是神農時人,為雨師,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赤鬆子常常去昆侖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裏歇息,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兒曾跟隨他,亦成仙飛升而去。

又據《韓詩外傳》載,赤鬆子曾為帝嚳之師。《太平寰宇記》說赤鬆子是在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其升天處為赤鬆澗,故山上有赤鬆祠,赤鬆澗。關於赤鬆子服水玉一事,文獻中記載中多有不同。《山海經·南山經》注中說赤鬆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搜神記》則稱為冰玉散,葛洪《抱樸子》則說赤鬆子服食的是神丹,並有赤鬆子丹法傳世。相傳也是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中則稱皇初平為赤鬆子,服鬆臘茯苓。《丹台錄》則稱赤鬆子為昆林仙伯,轄牿南嶽山,可化玉為水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