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電解質及血氣分析(二)(3 / 3)

2)溶血:血樣在采集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溶血,並應在采集後盡快測定。因紅細胞中和血漿中電解質的濃度相差較大,溶血可造成某些電解質分析結果誤差,鉀在紅細胞和血漿中的比值為22.7,溶血可造成血漿鉀的測定結果顯著增高而鈉、氯、鈣等在血漿中的成份高於紅細胞內的成分,溶血後因被稀釋,血漿濃度反而降低。

引起溶血的常見原因:注射器或試管潮濕,抽血後未將針頭卸下就把血液用強力注入試管中,或搖動血液過猛、離心速度過高、冷藏溫度過低、抗凝劑不當、抽血時壓迫靜脈過久等。放置過久的血樣也會造成溶血,因此不能立即測定的血樣應盡快分離出血清,放於另一試管中加蓋,置冰箱保存。

3)抗凝劑和藥物:肝素是一種良好的抗凝劑,血液標本很少發生溶血,常用於電解質分析,也常用於測定pH及血氣分析。但商品肝素常含有磷酸鹽,對無機磷測定有一定影響。而肝素鹽(鉀、鈉、裡鹽等)也會造成相應的電解質測定結果增高。其它抗劑,如FDTA、檸檬酸鹽、草酸鹽等亦會影響鉀、鈉和離子鈣的測定結果,因此在選擇抗凝劑時應結合測定項目,區別對待。有些藥品對電解質的分析也會造成影響。

五、血氣分析法

血氣分析主要是測量血液pH、Pco2,和Po2s項基本參數,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現代的血氣分析儀根據上述基本參數,再結合血紅蛋白、體激和大氣壓等參數,可以進—步計算出總二氧化磷(TCO)、磷酸氫鹽(HCO)、標準磯酸氫鹽(SB)、剩餘減(BE),細胞外液剩餘堿、氧飽和度(0sat%)、肺動脈間氧分壓、差、呼吸指數(RI)、以及按病人實際體溫校正的pH、Pco-Po2等十幾項參數。

1.分析儀一般可分為三大組成部分:

(1)電極係統:利用電極將相應的化學訊號轉變成電壓或電流形式,又稱化學換能器。現在商品血氣分析儀用來測定的電極分別為玻璃pH電極、C02氣敏電極和極譜02電極。

(2)放大器:將電極所產生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一般為直流放大器。

(3)顯示或打印係統:取大處理後的電信號由儀表或數字顯示裝置取得讀數,也可利用打印機將結果直接打印出來。

(4)輔助裝置:恒溫箱保持電極工作條件恒定,吸引器衝洗及處理標本。

最早的血氣分析儀是1960年丹麥的Radiometer公司生產的,以後這個公司先後生產了BME係列和ABL係列近十種型號的血氣分析儀,我國臨床上使用的進口血氣分析儀多數為該廠產品。

80年代以來,血氣分析儀的發展非常迅速,幾乎所有的產品內部都裝有微處理係統,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自動進樣、自動標定、自動輸出測試結果),而且樣品微量化、提高了分析效率,操作亦更加容易。

國外生產血氣分析儀的廠家除Radiometer外,主要還有IL、Corning、Nova、AVL、Technicoa等公司,近年來,我國也有一些廠家在研製、組裝和生產血氣分析儀,例如南京分析儀器廠引進IL技術生產的DH1302、DH1306和DH1312型血氣分析儀;上海醫用分析儀器廠引進Corning技術生產的M170血氣分析儀;江蘇丹徒科學儀器廠生產的HTL-206血氣分析儀。

2.血液pH激定

(1)基本原理:血氣分析儀中測定pH采用電位分析法,電位法測定溶液pH值的典型電極體係。

玻璃電極是作為溶液中H+濃度的指示電極。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桂(SiO,),通常堿玻璃含有鈉,同時氧原子也較多,多餘的氧原子和Na+結合,遇水時溶於水而產生H+(實際上是hydrophone,H30+)使H+聚集在玻璃表麵上,形成矽酸薄膜,而達到穩定狀態,其與標本接觸時就產生電位差。圖中的飽和甘汞電極作為外部參比電極,這兩個電極與待測溶液組成一個電化學原電池。

從上式可見,原電池電動勢與溶液pH之間呈直線關係,其斜率為2.303i-7VF,此值與溫度有關,25L時為59.16mV,37C時為6U5nfV。即溶液pH變化1個單位時,電池電動勢將變化59.16mV(25lC)或61.5mV(371C),這就是電位法測定pH的依據。

(2)應用:血液pH測定通常采用特製的毛細管玻璃pH電極或平麵型玻璃pH電極。要求靈敏度應達到單位(m)、精密度(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