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謝的聯係通路三羧酸循環另一重要功能是為其他合成代謝提供小分子前體。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分別是合成穀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前體;草酰乙酸先轉變成丙酮酸再合成丙氨酸;許多氨基酸通過草酰乙酸可異生成糖。所以三羧酸循環是糖、脂肪酸(不能異生成糖)和某些氨基酸相互轉變的代謝樞紐。

第二節糖元的合成與分解

(大綱要求)

(1)肝糖原的合成(2)肝糖原的分解

糖原是體內糖的儲存形式,主要存在於肝髒和肌肉,分別稱為肝糖原和肌糖原。人體肝糖原總量70~100g,肌糖原180~300名。

肝糖原的合成

進入肝的葡萄糖先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磷酸化成為6-磷酸葡萄糖,後者再轉變成1-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與反應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被視為活性葡萄糖,最後在糖原合成酶作用下,分子中的葡萄糖基轉移至糖原的糖鏈末端。上述反應反複進行,可使糖鏈不斷延長。葡萄糖合成糖原是耗能的過程,共消耗2個。

肝糖原的分解

肝糖原的非還原端在磷酸化酶作用下,分解下一個葡萄糖,即1-磷酸葡萄糖,後者轉變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再水解成遊離葡萄糖,釋放人血,此反應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此酶隻存在於肝、腎中,肌肉內沒有。所以隻有肝和腎的糖原分解可補充血糖濃度,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第三節糖異生

(大綱要求)

(1)糖異生的基本途徑和關鍵酶(2)糖異生的生理意義(3)乳酸循環

體內非糖化合物轉變成糖的過程稱為糖異生。肝髒是糖異生的主要器官。隻有肝、腎能通過糖異生補充血糖。能進行糖異生的非糖化合物主要為甘油、氨基酸、乳酸和丙酮酸等。

糖異生的基本途徑

1.丙酮酸轉變成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經丙酮酸羧化酶作用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再進一步轉變成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由丙酮酸轉變為磷酸烯醇型丙酮酸共消耗。

1.1,6-二磷酸果糖轉變為6-磷酸果糖此反應由果糖二磷酸酶催化,有能量釋放,但並不生成所以反應易於進行。

3.6-磷酸葡萄糖水解為葡萄糖此反應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由於此酶主要存在於肝和腎,所以肝和腎的糖異生產生的葡萄糖可補充血糖,其他組織則不能。

體內通過代謝物和激素對糖異生和糖酵解途徑中兩個底物循環的細微調節,達到控製糖代謝的反應方向,以維持血糖濃度的恒定。

糖異生的生理意義

肝內糖異生的生理意義主要為兩個方麵:①空腹或饑餓時肝髒可將非糖物質(氨基酸、甘油等)經糖異生途徑生成葡萄糖,以維持血糖濃度的恒定;②通過糖異生作用,可以補充糖原儲備。

乳酸循環

肌肉收縮(尤其在氧供不足)時通過糖酵解生成乳酸,後者通過細胞膜彌散人血漿,進入肝髒異生為葡萄糖。葡萄糖釋放人血液後可被肌肉氧化利用,這樣構成了一個循環,稱為乳酸循環。乳酸循環的生理意義在於避免損失仍可被氧化利用的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積引起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