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的葉尖和葉緣出現一條幹燥帶,葉尖明顯上勾,葉緣自然朝正麵卷起。生產中多稱為"軟打筒"、"軟卷筒"或"魚鉤期"。這時煙葉失水量在40%左右。
4.小打筒
煙葉約有一半以上麵積達到幹燥發硬,兩側葉片進一步向正麵卷曲,俗稱"小打筒"或"半打筒"。這時煙葉失水總量為原含水量的50%~60%。
5.大打筒
有的稱之為"大卷筒"或"葉片幹燥"。煙葉的葉片幾乎全幹,更加卷縮,僅餘主脈中部和基部未幹燥,這時煙葉的失水總量相當於烤前含水量的70%~80%。
6.幹筋
煙葉主脈全幹,折斷時聲音清脆。此時煙葉葉片含水量5%~6%,葉脈含水量7%~8%。
(五)煙葉幹燥的影響因素
1.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越高,說明幹燥介質(空氣)向煙葉傳遞的熱量越多,越有利於煙葉的水分蒸發。隨著溫度的增高,空氣含濕量(即攜帶水分能力)增大。通常每升溫15℃,空氣的含濕量就能增大一倍左右。比如,當空氣溫度30℃時,1m3空氣飽和含水量為30.35g,45℃時達到65.60g,60℃時達到130.50g,所以溫度越高對葉內水分蒸發散失越有利。
2.相對濕度和濕球溫度
在溫度恒定條件下,相對濕度越低,煙葉水分越容易蒸發;相對濕度越高,空氣的飽和差越小,水分的蒸發就越困難;而當相對濕度達飽和狀態時,水分將停止蒸發。煙葉實際烘烤中,通常用濕球溫度與幹球溫度的比較衡量煙葉的環境濕度。濕球溫度與幹球溫度之間的差(幹濕差)越大,蒸發作用越強烈,反之,越微弱。
3.通風
通風是幹燥的條件和手段。通風形式、通風速度、通風量對煙葉的幹燥和質量形成有重要作用。空氣流速越大,飽和水汽越易被帶走,煙葉得到的熱量就越多,所以煙葉的水分蒸發散失就越快。在煙葉烘烤中我們強調煙葉內部轉化要與水分動態平衡,強調煙葉水分汽化要與通風排濕同步。實際中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升溫快,煙葉水分汽化速度快,煙葉表麵水汽飽和層變為過飽和狀態,而通風速度沒有發生變化,會導致煙葉形成褐色或掛灰;二是升溫過於遲緩,通風速度過小,煙葉變化時間拉長,煙葉顏色變暗,分量減少;三是通風速度過快,通風量過大,煙葉幹燥過快,煙葉質量降低,同時熱耗多,造成浪費。
煙葉烘烤操作中要求供熱和通風協調一致,共同實現烘烤各階段煙葉變化需要的溫度和濕度。例如大排濕時,要開大進排濕設備,大通風,加大供熱量;小排濕時,就要關小進排濕設備,小通風,減小供熱量。
四、煙葉變香
鮮煙葉不具有作為卷煙原料煙葉所特有的香氣。烤煙煙葉的特有香氣必須通過烘烤過程才能顯露出來,說明能夠使煙葉致香的成分主要是在烘烤過程轉化形成的。據宮長榮等研究,在烘烤變黃階段,相對分子質量在130以上的香氣物質和相對分子質量在130以下的香氣物質都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色素、高級脂肪酸等大分子有機物質的分解轉化,形成了小分子香氣或香氣前體物質。定色階段大分子香氣物質含量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比變黃階段要大得多,小分子則有所減少是香氣前體物質發生聚縮形成大量香氣物質的結果,也可能因為這些物質是代謝的中間產物。幹筋階段香氣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大分子香氣物質略有增加,小分子香味物質減少明顯,是高溫導致揮發散失的結果。
煙葉中有許多化學成分與香氣有關,致香物質十分複雜,煙草化學家們以不同的分類方法將煙草香氣物質分了諸多類型,並且認為有些成分含量雖然很低,但對煙葉香氣起著很大貢獻。在調製過程中,隨著葉內物質的代謝與轉化,直接或間接形成煙葉香氣。同時,隨著調製條件的變化和調製進程的推移,直接影響著煙葉香氣成分的消長。
通常將氨基酸與糖類之間的縮合反應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又稱美拉德(Maillard)反應,被認為是香氣成分形成的重要過程之一。這一反應產生複雜的混合物,包括各種揮發性化合物和大分子的棕色化合物,它們對煙葉的香味有一定貢獻。煙葉在烘烤調製過程中蛋白質水解形成氨基酸,澱粉水解形成糖。據報道,在煙葉烘烤調製過程中,氨基酸可直接與糖發生非酶棕色化反應形成可以被分離的縮合物,稱阿馬杜裏化合物(Amadoricompound),如1-脫氧-1-L-脯氨酸-D-果糖,以及天冬酰胺、穀氨酰胺、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氨基酸的同係物,估計這些物質占烤後幹煙重的2%~3%,可賦予調製後煙葉特有的香氣,而且在陳化過程的初期有所增加,兩年後則逐漸減少。美拉德反應過程很複雜,產物和類型很多,許多反應機理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的反應途徑和產物有:糖類環化成為呋喃及其衍生物;還原糖在氨基酸、胺基化合物或氨存在條件下,轉化為吡咯的各種羰基化合物;氨基酸降解成為少一個碳原子的醛類或酮類;反應生成物氨基酮類經自身縮合,成為吡嗪類化合物。
萊芬韋爾綜述在煙葉非酶棕色化反應中已發現的化學成分有羥酸4種,醛類15種,酮類12種,呋喃類11種,吡喃類2種,吡嗪類14種,吡咯衍生物7種,其他3種,共計68種。而且,煙葉的化學成分和加工處理的條件不同,形成的產物也不一樣。
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通常充分完成變黃的煙葉在52℃左右給予比較長的時間,再經幹燥後香氣質量較好。煙葉達到變黃,在50℃幹片時表現有香氣,但也有殘餘青生味;烘烤環境溫度到60℃時香氣變濃,青生味消失;當煙葉幹片後,以2℃/h的升溫速度分別升到60、65、70℃幹筋,調製後煙葉香氣濃淡順序為60℃>65℃>70℃,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溫度再升高,煙葉的香氣越加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