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先皇宣本王進宮議事,事後先皇一臉喜色地對本王說,玉宸宮的李妃和金華宮的劉妃先後懷有了身孕,先皇龍顏大悅,並笑道其中一胎必是夠繼承皇位的龍子,隨後還讓本王觀賞了先皇為兩位妃子特別打造的藏珠金丸,金丸之上附有先皇的墨寶拓刻,一枚刻有金華宮劉妃,另一枚則是刻有玉宸宮李妃,後來皆按名賞賜給了兩位妃子,還當即許下諾言,隻要其中一人能生下太子,先皇就封她為後,這兩枚金丸便是日後的憑證。”言畢八王爺轉過身來,肯定道。
“當時本王看得十分仔細,這枚金丸確實是當年本王在宮中看過的其中一枚,包大人究竟是從何得來?”話題又兜回到了原點,看來八王爺對此事很是在意。
包大人眼中快速閃過一絲莫名的亮光,拱手回道:“王爺,包拯陳州督賑,返京路徑草州橋之時,有一盲婦手持金丸前來喊冤。”
“哦,她喊的是何冤?”八王爺心中一跳,卻又完美地掩飾住自己的情緒。
“那名盲婦不肯說。”包大人搖了搖頭,表現得很無奈。
八王爺皺眉訝異道:“既然是來喊冤,為何又不肯說明?”
“那名盲婦表示,除非當著八王爺的麵,否則絕不道出。”
八王爺皺眉沉思道:“要當著本王的麵才肯道出?莫非她的冤情與本王有關?”
“這...包拯就不得而知了,包拯本以為那隻是老婦人的癡言瘋語,打算不予理會,可當包拯見到金丸上刻有玉宸宮李妃字樣時,唯恐與宮闈之事有關,故而並未將她驅走。”
“既然如此,那包拯你打算如何處理此事?”八王爺看似不經意地一問,其實心中早已波瀾起伏,驚起了層層浩浪。
包大人不答反問:“王爺可知包拯帶了一名遠房表親回京?”
“嗯,此事轟動全京,連本王也略有耳聞。”話語中似有取笑包拯的味道。
卻見包拯也不在乎,繼續不緊不慢地道:“包拯唯恐牽涉宮中,為掩人耳目才有此托辭,那名老夫人正是鳴冤盲婦。”
八王爺驚道:“你竟將她帶同回京?”
“是,王爺若是不肯見她,包拯自會將她遣返草州橋,隻是這枚金丸她是如何獲得,恐怕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了。”語氣中帶有深深的遺憾。
見八王爺許久也不作反映,包拯連忙俯身惶恐道“為王爺平增煩惱,包拯真是罪該萬死,王爺不必為難,包拯這就命人將她遣返。”
“且慢!”就在包拯言畢轉身正要邁步之時,身後竟傳來了八王爺威嚴的聲音。
或許這對包拯來說並不意外,甚至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收起眼眸中得逞的亮光,轉身靜待八王爺的決定。
片刻之後,八王爺轉身歎道:“唉,這金丸原本就是玉宸宮李妃之物,李貴妃奉旨歸天之後卻怎麼也尋不到這枚金丸,沒想到如今竟會出現在這盲婦手中,本王也想弄清楚其中原由,罷了,本王見她便是。”
“是,包拯明日便帶她前來拜見王爺。”包拯附身接令,嘴角似乎出現了不易察覺的弧度,卻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為防萬一,還是以包大人親眷之名帶她前來吧,否則本王怕會引人非議。”
“是。”八王爺處事不驚考慮周長,包拯真是越來越欣賞他的這位老朋友了。
---------------攀山越嶺的分隔線-----------------
“你果真的在此山見過井蘭?”漫無目的地在山裏尋了這麼久,張義終於沉不住氣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邊揉著酸痛的腳,一邊用懷疑的眼神掃向白玉堂。
白玉堂本走在前頭,聞言立馬轉身俯視張義,皺眉道:“你這可是在質疑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