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革命黨要起事了,有的說在南京,有的說在廣東,有的說在漢口,不過我們這裏也許不怕吧。假如有什麼事,總也不要緊,城裏總共不到兩百個兵,洋槍還不知有沒有。你們住的地方不當衝,是後街,我想不要緊。謠言討厭。”
大姑太太也說不要緊,跟著她回來住了一天。
可是街上有人搬家了。河裏的船漲價了。
於雲卿也來了信,說要回家來,詳細的理由一句也沒有寫。
曼貞又買了幾天的報回來看,也還是看不出端倪。心想事還隔得遠,便又丟開了,可是於三太太又來說:
“我們隔壁人家今天也下鄉去了,他爹不知哪天才回。就是小孩太多了。”
老侄少奶奶已經早下鄉去了,她有兩個兒子,一個住城裏,一個住鄉下,她已經跟著兒子孫子坐船走了,也沒有來通知這位嬸娘,莫說接她們去住,因為於雲卿在鄉下是沒有房子的。
三姑太太也跑回來,問她們要不要一塊走,因為她家裏的老太太和瞎子老爺都要下鄉去住,她們預備住在莊屋上,那裏的房子還算大。
於三太太是不想走的,她想一切等到雲卿回來再說,而且她們鄉下沒有住屋,隻有莊屋,有兩處莊屋聽說是大的,可是一定髒得很,她不願去。所以三姑太太的一家,在第二天便也走了。
街上一天一天的空了,城門挨黑就關了。無形之中又加了恐慌。曼貞同於三太太商量好,寫了一封信,差了一個人到靈靈溪去,假如風聲再壞,她們也隻好預備一下,實在不行的時候,她們便上靈靈溪去,這個計劃是邀得讚同了。她們便等著一天比一天壞的消息,和等著該到家而還沒有到家的雲卿。
二侄少爺也雇好船,一家人下鄉去住,他來過一次,說接她們一塊兒去,但是聽說她們預備到靈靈溪去,也就沒有堅持他的意見,而先走了。
據說城裏是有革命黨,還有好些流氓混在一起,還有人親眼看見從洋人的船上裝運得有洋槍,子彈,說是隻要聽到外邊起事,就到處響應。不隻一處是這樣,省城還要鬧得厲害。這樣的傳說,使曼貞也信起來了,她便又同於三太太商量。她們都想再找程仁山打聽一下,卻又料到得不到真話的。於雲卿的不回,也使她們疑心。她們一直到謠言最厲害的那天,才決定曼貞帶著珠兒三姐弟和小菡兩姐弟,兩個丫頭,一個奶媽,一個老媽還有老於先動身往靈靈溪去,過幾天於三太太看情形再說,也許雲卿在這幾天到家。
可是城裏的轎行都空了,喊不到人,價錢已經漲到三倍,轎夫也添了兩倍,還是不夠,她們隻好等著。正好這天於雲卿的大佃戶劉家兩兄弟都進城來看她們,便用他們叫來的船,把曼貞和一群孩子在最後的一天,就是說起事響應武漢的那頭一天清晨,載到前鄉一個叫劉家坪的小村裏去了。那裏離城有五十裏路。
就在那天夜晚,果真起了事,就在考棚那邊,傳來一陣零落的洋槍聲,於三太太緊緊的抱著意兒坐在堂屋裏望那邊漸漸紅上來了的天空,那裏是燒起來了。過了一陣又沒有聽到什麼聲響了。可是她一夜沒有睡,丫頭老媽也不敢睡。這條街上隻有三家是沒有走空的。
第二天街上悄悄的,沒有人家敢開門。知縣宮已經在昨夜逃跑了。兵死了幾個,跑了一些,其餘的都投降了。也死了一些流氓,剩下的也散了,幾個還沒有下鄉去的老縉紳,維持城裏的秩序。裏麵夾了幾個剪發的年輕紳士,大約就是革命黨吧。
吃過中飯,有一個人來敲於家的門。小心謹慎的放了進來,原來是大姑太太家的當差,他來這裏特意是為傳達那壞消息的,因為他們的二老爺程仁山在前天夜裏,就在考棚那地方,被一顆子彈嵌進左脅裏,抬回家來不到一個鍾頭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