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如虎添翼
林可勝、湯蠡舟和紅會救護隊員們一起從圖雲關出發,經過晴隆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來到昆明西郊黑林鋪玉案山中的千年古寺——筇竹寺。這裏古樹蒼鬱,林壑幽深,雲霧晴嵐常繞山巔,筇竹古刹掩映密林,是滇中著名佛教禪寺,真是一個訓練軍醫的好地方。有詩為證:
筇竹寺
筇竹做杖玉案移,佛寺晴嵐雲霧迷。
地產靈山馳金馬,天開勝境展碧雞;
白象呈祥獅獻瑞,犀牛表異竹傳奇。
滇池清輝千秋雪,禪房古意萬年襲。
軍醫訓練所剛剛開辦,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軍醫署的工作人員少,紅十字會救護總隊的隊員們放下背包,就幫著軍醫署的工作人員,開始進行整理房屋、人員報名等各項籌備工作。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廣泛動員學生參加青年軍,發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在成都、重慶、雲南等地南遷大學的醫學、護理學校的青年在校生紛紛前來報名。以救護總隊的隊員為骨幹,加上新來的醫學生們,很快就組成了二十六個救護隊。重慶新生活運動總會派來了六個隊,英國公誼救護隊來了三個隊,美國紅十字會救護隊派來了十個隊,都來參加中國遠征軍的救護工作。一時間,救護隊總數達到四十五個,九百餘人。美國紅十字救護隊還帶來了大量的救護飛機、汽車、帳篷、藥品、器材等各種救護物資,在筇竹寺堆積如山。
美國軍醫沃克先生和十名美國教官來到了黑林鋪,準備正式開展軍醫培訓。林可勝向沃克先生介紹了中國救護隊員的人員構成,講起了自己的駐印軍和美國軍醫一起培訓的經驗,並把救護總隊軍醫訓練所的一套教材拿給沃克先生看,沃克先生看後十分高興,決定采納這套教材,開展軍醫培訓工作。
湯蠡舟、張先林、周美玉和美國教官一起,承擔起了培訓軍醫的任務。他們計劃先對各個救護隊的九百名隊員輪訓一遍,然後將各個部隊的軍醫,統一抽到黑林鋪筇竹寺來,進行為期六個周的救護業務技能培訓。按照培訓計劃要求,遠征軍軍醫培訓班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轉眼三個月過去了,一九四四年二月,在軍醫培訓即將結束的時候,軍醫署劉瑞恒署長陪同中國遠征軍陳誠總司令前來視察,各隊的救護隊員們舉行救護技能大比武,搞得熱火朝天。
林可勝一邊陪著陳誠觀看,一邊向他彙報軍醫培訓的情況,林可勝說:“現在,不僅四十五個中外救護隊已經各就各位、嚴陣以待,所有參戰部隊連以上的軍醫和衛生員也已經全部培訓了一遍。救護物資如飛機、汽車、擔架、帳篷、藥品、營養品也準備得十分充足。接下來,將由我們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負責牽頭,把遠征軍的整個救護係統組織、管理、運行好,從前線的裹傷擔架隊、到手術隊,再到傷兵醫院,再到後方醫院,實行一條龍救護,確保每一名傷兵的救護工作及時到位。”
陳誠看了比武的現場,又聽到林可勝的介紹,十分高興,他問道:“您能保證每一名士兵都能得到及時救護?”
林可勝拍著胸脯說:“報告陳總司令,我們的救護係統已經全麵鋪開,絕對沒問題!”
陳誠握著林可勝的手,讚歎道:“有這樣強大的戰場救護,是我遠征軍將士之福啊!我等著你們戰場上的好消息!”
中國遠征軍要出發了,各個救護隊也要隨著隊伍一起出發。隊員們站成排,背著背包,手提藥箱,排隊乘車。古老的寺廟裏,這個終日晨鍾暮鼓的地方,嘹亮的軍歌響起來: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誌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采石一載複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裏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