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雪,喜歡雪的潔白無瑕,纖塵不染。記憶中那些人跡未至的積雪白得閃亮、白得耀眼、白得炫目,令人不忍踐踏、不忍塗沫。世上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本真狀態下都是幹幹淨淨,不摻雜一絲一毫雜質,但天長日久,逃不脫的是歲月年輪的雕刻,是社會熔爐的烙印,是世間瑣事的纏繞。要想真正像白雪一樣,做到“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何其難也?
我喜歡雪,喜歡雪的晶瑩剔透,清澈透明。無論是江南水鄉飄零的雪花,還是東北大地厚厚的積雪,無不空淨澄明,表裏如一,給人一眼望穿秋水的感覺。宦海浮沉多年,麵對的是一張張漠無表情的臉,習慣的是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渴望的是愛憎分明的真誠態度。但要衝破各種社會的禁忌,真正做到敢愛、敢恨、敢怒、敢言,襟懷坦蕩,言行一致,真誠透明,何其難也?
我喜歡雪,喜歡雪的包容博大,無私奉獻。雪是冷空氣遇到空中的灰塵凝結成固體,落到地上,它把飛揚的塵埃帶回大地母親的懷抱,既肥沃了土壤,又滋潤了人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詠的是春蠶和蠟燭的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精神,白雪豈不更是那種舍自己為群體、舍小我為大家公而忘私的典範麼?但人生在世,要排除私心雜念,摒棄功名利祿,真正做到不圖回報,隻求付出,把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奉獻給別人,奉獻給社會,何其難也?
我喜歡雪,更因為它的漸行漸遠,彌足珍貴。我的家鄉在吉林敦化,家鄉的冬季經常下雪。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在皚皚的白雪上嬉戲玩耍,是兒時的一大樂事。現在,感覺下雪尤其是下大雪越來越少。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氣溫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南極大陸的冰川都在融化,形單影隻的雪花豈能獨善其身。俗話說,得不到的東西是最珍貴的,離我們漸行漸遠的而又難以割舍的白雪,豈不更顯得珍貴!
(發表於吉林經濟報、城市時報2006年)
冬雪情
就在我家居住的平房大院裏,有一棵大楊樹,正對著我的窗戶,樹旁還有幾棵小榆樹及菜園子,沒想到,由於每天各種鳥常來光顧和棲息於樹上,加之它們的鳴叫與嬉鬧,並同掛在院子中間我的雀籠子裏養的兩隻虎皮鸚鵡遙相呼應,竟然成了我生活中的樂園,給我帶來了難以名狀的快樂與欣慰。
樹上經常憩息各種各樣的鳥,有山雀、喜鵲、陽雀、黃雀、燕子、藍大膽等,偶爾也有烏鴉和貓頭鷹在樹上落落腳。大樹椏中間還有幾個鳥巢,在窩中棲息的鳥便成了我的芳鄰雀友。我發現,這些鳥之間和睦相處,似乎沒有發生過吵鬧和戰爭。
我從小就愛鳥,直到如今始終如一地喜歡它們。光看樹上的鳥兒還不過癮,這些年來我在花鳥市場上買的鳥也有近百隻,結果除了因鳥籠子不牢固、不嚴密而讓它們逃逸的、自己有意識放飛的、送給親屬朋友的,現在隻剩下籠子裏的兩隻了。我愛鳥,愛它們的美麗姿態,愛它們的活潑快樂,更愛那此起彼伏悠揚悅耳的鳥鳴。在我的心目中,鳥語鳴叫是最動聽的音樂,是天然的傑作,是生命的奏鳴曲。每當晴朗的天氣,尤其是在春天裏,當第一縷曦光染上樹梢,鳥語就開始了對話和歌唱。你聽:啾啾唧唧,嘁嘁喳喳,或如笛聲,或如鬧鍾,或如風動蘆葦,或如雨打芭蕉,或如曲曲小溪淙淙流淌……那真是悠柔悅耳,扣人心弦!試想,在一方寧靜之中,被清脆響亮的鳴叫如絲絲小雨般滲入肌膚血脈,你能不陶醉嗎?當有人問及我的愛好是什麼?我就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聽鳥語。那是美麗的鳥在唱歌,在說話。那是令人神馳心蕩的鳥的音樂會,它給你的享受是神奇而無窮的,給你帶來的啟示與遐想也是無盡的。
當初,我因愛鳥養鳥,隻是覺得鳥語好聽,聽著舒服爽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聽出些奧妙和感悟來。音樂是一種無邊界、無約束、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們都可聽得懂和交流的語言。那麼,鳥鳴是否可以說是鳥類之間相互交流並借以與人類進行溝通的音樂語言呢?鳥語如風,鳥鳴似雨,鳥鳴鳥語如泣如訴,它們把所有的喜怒哀樂及心中的秘密傾訴給我,使我更加了解它們,讓我同它們憂愁與共,喜樂同享。我覺得,很多時候鳥兒們都是快樂的,它們像天使般地在樹間林中飛竄,在枝頭上跳躍、鳴唱,它們那無比快樂、春風浩蕩的情緒時時讓我也情不自禁地“歡欣雀躍”起來。從此,我跟籠子裏的鳥、樹上的鳥、飛來飛去的鳥似乎從心靈深處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共鳴,連我自己也感到驚奇了,竟能聽鳥之語,知鳥之心,身臨其境,憂其所憂,樂其所樂,我的靈魂與心情在其陶冶之中,鳥語的魅力簡直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