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好似人生的一個“驛站”,很容易在此“回頭望望”和“向前看看”。問題是我們應怎樣“回頭望”,如何去“向前看”。時間就是生命,過去的事情是好是壞自然已無法變更,大可不必對逝去的歲月過於消極感歎,更不該因追悔往事而陷入消沉頹喪。但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認真回顧、反思一下自己所走過的路,可以使頭腦清醒些,目光遠大些,“向前看”的信心和步伐更堅定些。有些人企盼著“機遇”,這也是人之常情。問題在於“機遇”垂青於誰?有人說這乃為“天意安排”,其實應稱之為偶然性,但偶然性畢竟存在於必然性之中。有位科學家說得好:“機遇垂青於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它的人。”這種追求首先要有所準備,要具備一定的才能實力;必須專心致誌,鍥而不舍。總想“機遇”像天上掉餡餅給自己吃的人,其結果肯定是百分之百的落空!
由此我願以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嘉的一首詩贈予青年朋友們:“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發表於延邊日報、延邊晨報2002年)
努力請從今日始
大量的工作實踐證明:“大題目”的落實在很多情況下更需“小做”。
時下,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有些人對“大”字情有獨鍾。“死個螞蚱念棚經”,動輒大手筆、大動作,九天攬月、五洋捉鱉,大張旗鼓、大造聲勢。“大”風之所以盛行,是因其省力而簡易,虛的成份較多,看上去紅紅火火,實則大而不實。如有的地方或單位,聽其許諾立誌扛座山,看其結果沒見搬塊磚。老百姓對如此“大題目”往往並不感興趣,他們更需要的是同切身利益相關的“小做”,從“小做”中來認識與感悟我們黨和政府的“大題”。“小做”之中有大局,大與小是一種辯證關係。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求醫看病、柴米油鹽、冷暖安危,你說是小事,可對於每家每戶就是大事。辦好一件件讓群眾得到實惠的小事,正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生動體現,又是全心全意實踐執政為民的大題。
“小做”之中看作風、看效果。“小做”是從具體事著手,於細微處觀力度。惟具體深入才能抓住執政為民的切入點。如解決中小學亂收費、加重農民負擔、市場三亂、拿卡要、假冒偽劣等等坑害老百姓的問題,都可歸之“小做”之列,但要真正抓好並非易事,不是高喊幾句“大發動、大拉動、大推動”就會立馬奏效,倒不如“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中午吃頓飯、拍拍肩膀好好幹”這樣富有情調和號召力。不過,日子久了,老百姓還要看實效,光“拍肩膀”也沒大用。由此可見,大題小做才是務實之道。
“小做”之中見真情。“一枝一葉總關情”,這“一枝一葉”應當是為官者時刻掛念在心中的關係到群眾利益之小事。要像鄭培民那樣牢記“老百姓比天還大”,“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有了對群眾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負責精神,就會把群眾疾苦與利益的任何小事看成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愛做就是德,會做就是能,多做就是勤,做好就是績,願共勉之。
(此文發表於吉林日報2000年8月)
大題還需小做
四條狗的故事
——生活百味隨感錄之三十八
許多年以來,無數的先人與後者為改變自己不如別人的生存狀態,始終都在孜孜不倦地尋覓著幸福,追求著幸福。可遺憾的是,當人們在感受到些許的物欲及情欲滿足之後,除開一時的快感,仍舊覺得一無所獲……
許多人麵對著自己的良心發問:“到底什麼是幸福?我的幸福在哪裏?”說句大實話,我也不見得能把這深奧的道理說得很通透。我也與你一樣,在冥冥與朦朧中,始終不渝地尋找著遙遠的那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