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劉濤又不笨,自然能看出竹簡上的這些陳條,對劉家天下對朝廷統治都是有好處的!
這些年來,大漢朝廷一日不如一日,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也越來越沒什麼用處,想想昔日大漢,劉家姓氏是多麼榮耀,而在今天,就是這小小的長廣楊家都不怎麼把他放在眼裏,他劉濤哪裏還會去管他楊家是死是活!
其實這什麼施政綱領,都是些早就有了的東西,就拿第一條來說,那都是戰國時期的東西啦!
秦獻公十年,實行“為戶籍相伍”的措施,打散了國野製的區分,把個體小農按五家為一伍的編製,編入國家的戶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國家的“民”,即所稱的“編戶齊民”!
編入國家的戶籍,加強了封建國家對勞動人民的控製。“齊民”即所有的百姓,在法律麵前都是地位平等的(即“齊”)。
而漢承秦製,編戶齊民是漢孝武黃帝時期開始推行的編戶製度,為保證賦役製度的實行,漢代政府實行極嚴密的戶籍製度!
規定凡政府控製的戶口都必須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一一載入戶籍,被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平民百姓,稱為“編戶齊民”!
編戶齊民具有獨立的身份,依據資產多少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兵役!
但是隨著孝廉製的崩潰,導致地方出現許多地主豪強,使中央的權力削弱,由於土體允許買賣,使小農土地被大地主不斷蠶食,造成編戶齊民製度逐漸瓦解!
夏侯惇在長廣縣實施這樣的綱領,在律法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孝武皇帝頒發的法令,是沒有人能夠反駁的,這對於曹德接下來的計劃十分重要!
畢竟現在曹德還不想造、反,為了日後曹魏政權能夠長治久安,在現有的規則下,逐步實施土地收歸國有政策,打打擦邊球還是很有必要的!
等到十幾二十年以後,人們在這樣的政策下嚐到好處,當生活在這樣政策下的下一代成長起來,自然而然的就會擁護曹魏的統治!
到時候再頒布完整的土地政策,重新製定規則對抗士族階級,就不會出現赤膊上陣慘敗收場的情況發生!
眼下朱、陳、劉三家家主不動,剩下的這些小家族自然沒有動的理由!
在曹德看來,楊荀帶走的那一票人,代表著長廣縣絕大多數地主階層的利益;而留下來的分別以朱厚為首代表的商人階層;陳理所代表的士族階層;劉濤代表的漢室和夏侯惇代表的農民階層!
事情當然不能如此簡單的以五個階層來劃分,但在曹德看來,這樣劃分也沒錯!
如今五個階層聚首,楊荀的離去,代表著地主階層在長廣縣已經失去作用!
今天這個聚會是如此的重要,她是曹德計劃開始的地方,曹德是不會容忍失敗的!
所以楊荀楊家的結局已經注定,長廣縣地主階層的結局也已經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