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士族由來(1 / 2)

公元一七四年,大漢靈帝熹平三年十月,東萊郡長廣縣!

縣衙書房,晚上!

“怎麼樣?淵弟!第一次帶兵有什麼感想?”曹德看了看正襟危坐的夏侯兄弟兩人,饒有興致的問道!

“嘿嘿!帶兵打仗比練武打架難多了,不過挺爽的!”夏侯淵摸了摸鼻子,嘿嘿笑著說道!

“你是殺人殺得爽吧?!”夏侯惇瞪了夏侯淵一眼,沒好氣的道!

“行了!知道難就好,怎麼說也是縣尉啦,以後要好好做,多看看書,多向彭飛請教,別不拿縣尉當官!這裏麵的學問大著呢!”

“還有!兄長,以後你也要好好學學行軍打仗的事,你們知道我們以後要幹什麼,曾經有人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你們就是那牢牢抓主槍杆子的人!切記!”曹德略微嚴肅的看著夏侯兄弟,見他們慎重的點頭,也就不再說什麼,響鼓不用重錘,夏侯兄弟都是聰明人,知道孰輕孰重!

“好啦!第一階段算是過去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看兄長你的啦!”

“明白!”夏侯惇了然的點點頭!

“這算什麼?幹掉楊家就完事了?”

“你還想怎樣?殺人殺上癮了?”夏侯惇橫了夏侯淵一眼,沒好氣的道!

“淵弟!我們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殺掉楊荀等人是為了百姓們能生活得更好一些!不是我不想幹掉陳劉等人,實在是現實不容許,要知道現在還是大漢的天下呐!”曹德示意夏侯惇不要說話,同時耐心的給夏侯淵解釋道!

“那有什麼!你是沒看見那些人的嘴臉,要我說再幹掉一兩家也不會有什麼事!”夏侯淵爭辯道!

“沒有那麼簡單!清除楊家和幹掉陳家是完全不一樣的!”曹德揮了揮手,讓夏侯淵稍安勿躁,又接著說道:“楊家在長廣縣是地頭蛇,是土著,幾百年在此繁衍生息,早已經將長廣視作他們的領地,無論誰來了,他們都是老大,不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前任縣令就是明證!而陳家就不一樣,雖然他們在長廣也有不短的時間,但畢竟是外來戶,就像劉家一樣,管你是官宦人家還是漢室宗親,他們都不會在意!朱家就不用說了,崛起才幾年,楊家更不會鳥他們!就像我說過的五個階層一樣,楊家所代表的地主階層在長廣地界是老大是龍頭!而我們再來看看整個大漢,是那一階層在當老大在當龍頭?”

“是士族!”夏侯兄弟齊聲說道!

“沒錯!是士族!問題就出在這裏!”

“你的意思是,殺掉陳家會引起整個天下的注意,而殺掉楊家卻不會這樣?”

“嗯!是這樣也不是這樣!怎麼說呢?我問你們,士族為什麼能當龍頭老大?憑的是什麼?”

“因為他們掌握著天下最多的人才,最多的資源!”

“他們掌握著升遷,掌握著朝廷!”

“對!你們說的都對!在我看來這都隻是現象,不是本質!”曹德點點頭有搖搖頭!

“這樣說吧!你們可知道士族是怎麼形成的嗎?”曹德自問自答的說:“士族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士”階層!商末周初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那時候隻有士以上的貴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識,所以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車戰及武士的作用減小,士的地位也出現了上升或下降的變化!有些卿大夫為擴大影響,鞏固地位,設法招來士眾以張聲勢,很多士便投靠到他們那裏!還有部分士為解決經濟困難去為人辦喪事,當讚禮,或經營工商業!也有人從事私人講學,傳授文化知識,從此又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文化活動的士,孔子就是最有名的代表之一!戰國時代,爭霸和兼並戰爭更為劇烈,於是朝秦暮楚的遊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於各國間,充當說客,縱橫家蘇秦、張儀便是其代表!這時各國封君權貴的養士之風也很盛行!到了前朝和本朝,士的內涵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士,稱為士大夫時,可以指軍隊中的將士,也常常是在朝廷和州郡縣供職的官吏的泛稱,就像我父親和兄長一樣!稱為士人時,則一般特指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就像鄭玄!而到了本朝,士人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風骨氣節及學識才能),一旦成為名士,功利官位會接踵而至,故士人或著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恪守綱常名教;或浮華交遊,廣結朋黨,相互吹噓,以沽名釣譽!自漢孝武皇帝以來崇尚儒術,官僚多以經術起家,至如今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狀況,就像豫州袁家、河東衛家等!他們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兼並土地,經營莊園,漸成割據,逐漸成為名門大族!他們掌握著知識,掌握著輿論,掌握著話語權!所以天下人都說,外戚與宦官禍亂宮廷把持朝政,可你們知道這天下人還不是士族說了算?有時候我都覺得,外戚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完全是士族在背後的支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