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鄧嘉宛(2 / 2)

住在這個喧囂急躁昏亂的小島上,拚命競爭功課與工作的我們,麵對這群哈比人,麵對他們的致勝之道,他們身上的平凡美德,我們究竟是羨慕效法,還是覺得前麵兩個種族的力量比較有用?或許最好是有財(才)有勢又善良喜樂。嗯,這也不是沒有啦,托爾金故事中那些西方樂園裏的諸神好像就是這樣。

閱讀托爾金

閱讀托爾金的樂趣可以有三層。第一層是純粹享受閱讀樂趣,看一個好故事,讀完就完了。第二層是探究作者架構創作故事的源頭;托爾金以舊約聖經為藍本寫了《精靈寶鑽》,以新約聖經為藍本寫了《魔戒》;喜歡托爾金的人不妨找本聖經讀讀當中的故事,可能會有意想下到的收獲。如果還有餘力,可以閱讀啟發托爾金甚深的英文古詩《貝奧武夫》(Beowulf),隻是不知有無好的中文譯本。

第三層難度就高了,那是得下點功夫去認識精靈語,甚至構成精靈語的歐洲與近東地區的古文。我曾拿了幾個人名地名去問了一下我的舊約神學教授Dr·W·H·Bicksler,他也是近東古文學家,他問我:“你在翻譯北歐神話嗎?這些名字看起來很像;喔,不,Iluvata這個字是亞述文,Ild是亞述文中的神,vatar是亞述文中的父親。真有意思,你在翻譯什麼啊?

你說呢?要我不對托爾金佩服得五體投地,很難。

故事中的語言

托爾金是語言學家,精通古歐洲語言,他寫這些神話的另一個目的,是為自己發明的精靈語言找一個使用的舞台。他假托哈比人比爾博之手,在瑞文戴爾將精靈文的史書翻譯成人類的通用語(也就是英文),讓後人得以一窺那早已消逝的遠古世界。

問題在於,美麗的精靈文在翻譯成中文時,經常變成一長串既無意義又難記的怪名稱。我根據一份托爾金自己所寫,論及翻譯《魔戒》中各精靈語名稱的:"GuidetotheNamesinTheLordoftheRings"來進行本書的翻譯,同時也盡量保持某些已在《魔戒》新譯本中多次出現的譯名,以免對讀者造成太大的困擾。另外,我將原書的索引加上了編號,同時參考數種資料,隨著每個新名詞的出現寫了簡單的譯注,希望不是給讀者帶來更多的負擔。

我寫注根據三個原則:㈠讓讀者在看到精靈語名稱時盡可能認識它的意思,如果作者沒在該名稱後立即加上解釋,我便簡述其意;㈡把跟《魔戒》有關的人物、事件、地點加上連結,讓讀者可以迅速掌握本書與《魔戒》的關係;㈢對一些因宗教或文化差異而可能產生的閱讀障礙,以及故事下同版本的差異,加上說明。托爾金所建構之神話世界的深奧,有一大部分表現在語言與名稱的變化上,若是輕易跳過,殊為可惜。

如果精靈文難學,在現世又無用(嗯,這世界上還真有人學也有人用),那麼學英文讀原版的《魔戒》也很好,享受原味精華;畢竟,譯本跟原文總是存在著差距。

致謝

最後,感謝林載爵總編輯接受建議出版此書,讓讀者有福再次讀到托爾金的钜作。感謝主編艾琳體諒我無法提早交稿,而必須迫使自己在火燒眉毛的情況下編書。謝謝美姝耐煩的審校,抓出我好些盲點與錯別字,讓我中英文都大有進步。另外,要感謝法國的托爾金學者Edward.J.Kloczko幾處疑難點上的查證解明,以及特別謝謝介紹我看《魔戒》並且一路領我閱讀托爾金的朋友ConstantinePinakoulakis,Withoutyourguidanceandhelp,InevercouldhavedowntheWork.

最最後,我要感謝恩師朱西寧先生。朱老師帶領我信了耶穌,我的人生從那一刻起完全不同。在朱老師的鼓勵下,大學聯考英文考兩分的我,後來讀了關渡基督書院的英文係,苦熬到畢業,後來居然從事翻譯工作。

一九九八年複活節前的一個傍晚,我從英國飛抵自幼夢寐以求的希臘,認識了C.P.;兩天後朱老師在台灣過世。希臘行的最後一日,C.P.將一本英文版的《魔戒》放在我手中。二〇〇二年複活節過後幾日,朱老師過世四年後,未完成的遺作《華太平家傳》發表;當天傍晚艾琳來電告知我《精靈寶鑽》取得版權,進行翻譯無慮。事就這樣成了。希臘人說命運,中國人說緣分,基督徒說恩典;我相信兩位文學大師必在天父座前歡聚暢談。願榮耀都歸給它。

二〇〇二年十月於唭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