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幽雲關兵變(1 / 3)

979年幽州

夏末初秋,天空中驟然刮起寒風。白天還是豔陽高照,下午驟然變天,刮起了大風。幽州城中彌漫著令人不安的氣息,盡管城內老百姓還渾然不覺,今天將軍府上正在發生的大事。

室內群臣正議論紛紛,一老者率先發言:“臣以為,大宋目前人多地廣,但是以我們目前的實力看來不是敵手,倘若失敗,我們豈不是再無退路,老陳認為伐宋可暫緩。反倒是遼國乃虎狼之輩。時時覬覦他人國土,此次雖說是聯合伐宋,但是他們以我們作為先鋒,消耗的是我國實力,我們還得小心提防。”

室內不少大臣仿佛也想表達此意思,紛紛頷首稱是。

大廳中央端坐的正是北漢君主,英武皇帝-劉繼元。雖然貴為皇帝,但他卻缺乏皇族之霸氣,就如同其他人一樣在聽取群臣意見。時而頷首,時而皺眉。

這時大廳右角的幾位大臣立即站出來:

“昔日祖上睿宗孝和皇帝曾拜遼帝為父皇,我們兩國世代交好。大宋屢次進犯都因為遼國援戰才得以保存。如今遼帝號召我們聯合攻宋,正是大好時機。此仗不打更待何時。難道我們還得等大宋他們又來侵犯我們?”

“如今遼帝已經派遣特使前來商談戰事,此仗是勢在必行了。現在再說不打,豈不是毀壞了兩國世代交好。他日若大宋再次來犯,我們豈不是再無援手。”

此語一出,室內眾人頓時噤若寒蟬。

北漢向來地瘠民貧,國力微弱。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乾佑七年又敗於高平。漢帝劉崇曾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大遼皇帝早在半月前就已經遣特使前來商議此事。聯合伐宋,將來共分天下。看來此仗已經是非打不可了,盡管群臣對於此仗能否勝利依然是憂心不已。但是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了。此次英武皇帝-劉繼元更是親自掛帥親征。希望能一舉滅宋。現今正在幽州將軍府商議此事。

這時,帳外突然有人來報。有一老道士有要事前來求見聖上。

大廳內有武將已經坐不住了。

“皇上此次禦駕親征非機要人員是不知道消息的,是誰好大的膽子敢泄露了聖上的行蹤。來人,先給那老道士拿下!”

這時,坐在大廳中央的皇帝罷手,說道“愛卿莫急,先宣其進殿查問再說。”

很快,老道士被帶上殿來。之間老道士,衣著雖然破舊,但也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模樣。來人見皇上立即跪下。

“老道乃玉虛門下修行弟子-玄天道人,老道修習紫微星術,常夜觀天象。近日發現破軍星至北方升起,照耀幽州城中。恐我大漢又將有戰事發生。今見天相星閃耀正對幽州城中,我知聖上必定親自駕臨。老道特前來拜會。”

眾人不覺大驚,看似貌不驚人的一個老道人竟然能有如此預見,不禁稱奇。

這時,殿前護衛大喝道:

“江湖術士,竟敢在聖上麵前騙吃騙喝,小心你的腦袋。還不快說,你是從哪裏得到消息,聖上今晚行至幽州城。”

隻見老道人並無任何畏懼,言道:

“將軍莫急,老道本不該過問世間俗世,但是老道幼年是吃漢人的米長大,蒙受不少恩惠,至今未敢忘懷。今見我大漢又將陷入戰火之中,老百姓又將為此忍受疾苦,實在不忍。而且老臣夜觀星象。見七煞、破軍、貪狼對應相照,此乃大凶之兆。我勸聖上休戰,切莫讓黎明百姓受苦。”

邊上的武將有人開始嚷嚷了:

“哪裏來的胡言亂語,在這裏擾亂軍心。罪該萬死。”

老道歎道:

七煞為攪亂世界之賊

破軍為縱橫天下之將

貪狼為奸險詭詐之士

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將易主無可逆轉!

我本一番善意,不忍天下蒼生受苦,聖上請三思!

邊上的武將見老道仍在勸休戰,不禁怒道:

“來人啊,把這個胡言亂語擾亂軍心的臭道士推下去斬了,在這裏妖言惑眾!”

這時,旁邊一位身著鎧甲,麵色凝重的將軍勸道:

“聖上,江湖人士自有其說法。我等此戰已經不可避免,這位道人也是不忍黎明百姓忍受戰亂才出此言。也罪不至死,待臣將其打入大牢,待我軍得勝歸來也好讓這些人看看我大漢軍威!”

此人正是鎮守幽州的大將蕭子敬。

此言一出,座首的皇帝麵露笑意,樂道: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