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武則天言語及眼神的鼓勵,陳易完全進入了狀態,甚至比前一天在賀蘭敏之和賀蘭敏月兄妹麵前還要表現的亢奮,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累的記錄的武團兒緊張的要命,飛快地書寫,幸好她做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了,一手行書寫的很流暢,陳易所講述的大部要點她都記錄了下來。
因為知道武則天在了解他所講的東西後,肯定會召他當麵問詢,因此陳易在這兩天夜間時候花了不少的時間,將作物種植情況的改良,農業技術的改革,一些外來物種的引進等問題都翻來複去地想了幾遍,甚至如何組織語言講述也想過,再次講與昨日同樣的話題,連思考都不需要太多,武則天的問詢都能飛快地回答。隻可惜身邊沒有酒,要是有點酒喝,借酒助興,那他會講的更加激昂流暢。
“……娘娘,小民這些年一直居於江南,雖然因受傷後許多事還想不起來,但昨日賀蘭公子問詢後,還是勾起了一些以前的回憶,對江南一帶田地間種植的情況也想起了一些,小民也曾試驗過,要是在開春後,將水稻種子精心培育,育秧好後再移種,那水稻秧苗生產情況會比目前廣泛采取的散種好多,收成情況也會有不小的增長!”這一點是昨天陳易和賀蘭敏之講的時候沒有講過的。
他知道,如今天下間的種植方式與後世他所熟悉的農村裏普通采取的種植之道非常不同,後世時候種植水稻,都是先精耕幾塊秧田,攤平後將種子撒下去,再用塑料薄膜保護起來,以免受凍,要是陽光太強烈則打開來通通風,等秧苗長到一定程度再拔秧後移種,機械化的種植方式也是類似。但唐朝時候卻根本不是這樣的,沒有集中的育秧,都是散播種植,就是耕好了一塊田,將稻種撒下去,等它發芽生長,沒有移種,這樣秧苗長勢肯定受影響,秧苗的疏密程度也不能控製,病蟲害會更多,要是相同性質的兩塊田裏,同樣份量稻種,以兩種種植方式培育出來的水稻產量肯定有很大的差別的。
而陳易所知道的除這些外,他也清楚後期管理上,唐朝時候也是非常粗放的,根本不能和後世,甚至連唐後麵的宋朝都比之先進了很多,一塊田一年幾季的種植方式更是沒有采取。諸多因素的作用,讓陳易在說這些事時候非常有自信,他一點都不擔心說不動武則天,也不擔心采取了他所提方法後,糧食會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要真是朝廷采取了許多改良種植之術,陳易完全相信,大唐的糧食產量,會曾幾何級的增長的,至少在幾年內會如此。
誰叫他喜愛唐朝的曆史,連帶一些學術文章也會去翻閱!
曆史總是向前發展的麼,包括農業技術也是如此,他雖然沒辦法研製出什麼高產的雜交水稻,以此來改變大唐的種植結構,並因此提高糧食的總產量,但在唐朝時候生產力水平極低,糧食產量也是保持在低水準的情況下,將許多東西改變,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完全有可能。
陳易不去理會武則天那越來越驚異的眼神,及她那不由自主張口,表示驚訝的嘴巴,顧自眉飛色舞的說起來。
剛剛有宮人為他準備了茶水,話說的多了,口也幹了,他也沒去埋會失不失禮,拿想茶杯就是一頓豪飲,喝了茶,潤了嘴巴後繼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