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安排下,穿上了校禮服。在學姐的帶領下,朝學校的禮堂廳走去。
到了門口,刷卡一樣,“刷”了一下手環。就這麼簡單的拿到了入場許可。刷卡的大屏幕上麵顯示我們丙三小隊,在第二排。
走進禮堂,那半邊足球場大小的地方,幾乎全部被坐滿了。我們跟著學姐,來到了前麵的第二排。小孩,王隊長,早就到了。正在嚼著瑤瑤給他的菠蘿蜜幹呢!
屁股還沒有來的急坐穩,學姐就迫不及待介紹起我們隊的另外四人了。“Emchàoanh?.你好”,劉學姐剛剛指到介紹者的方向,越南問候的話就從那邊傳了過來。定睛一看,說話的,不就是那個胖子嘛!一邊說一邊還向我們招手。就是那個上飛機前,身插兩把刀的魁梧漢子。沒有想到兩個“胖瘦逗比”,機緣巧合的分到了我們丙三隊。沒有說兩句話,我就很肯定,這個會說中國話的越南胖子,很容易親近。相比較而言,一旁的瘦子,伸著個脖子,目視前方,與他打招呼,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著實叫人不爽。瘦子還是在嚼著泡泡糖。加上旁邊嚼著菠蘿幹的王太利,我都感覺這個對是怪咖組合。
劉學姐接下來介紹的,令我收起了悲觀的想法。一對雙胞胎妹子,17、18歲的韓國妹子,也是我們丙三隊的成員。那一對妹紙,怎麼看都像是,來自韓國的一個女子組合。明亮水汪汪的大眼睛,淘氣的小辮子,熱辣曼妙的身材……。差一點流鼻血的我,都不知道怎麼去打招呼。落落大方的倒是瑤瑤,用極其標準的高麗話,和她們聊起了天。我回來才知道,名義上是我陪讀的Elly,竟然會多國語言。身邊藏有個貌美氣質佳,還極有才華的姑娘,我竟然不知道,罪過罪過。
一團和氣的背景下,學校軍訓開幕式快開始了。王隊長這個時候,招呼我們快坐好。大家一切照辦。這個時候,小孩隊長王太利,還不忘普及一下我國大學生軍訓的曆史。
其實說到軍訓,應該來說,中國自古就有。從最早的夏商周,到孔子時代,都會教學生六藝,其中就包括“射”“禦”兩項軍事技能。隻是後來到宋明時期,太注重程朱理學的那套“學半天,靜坐半天”的方法。到清代早期也還是注重軍事教育的。尤其到近代,晚清至民國的間期:1894年,甲午戰爭的慘敗讓全國上下意識到“強兵尚武”的重要性。1902年,蔡鍔在《新民叢報》發表《軍國民篇》,倡導實行“軍國民主義”,對國民進行軍事訓練。其後多年,武備不廢。尤其到新中國毛爺爺時候,學校軍事訓練成為人人皆兵,是新中國教育的標誌。
但是關於我們學校為什麼還沿襲舊傳統,要軍訓三個月。王太利隊長給出了一個從沒有聽說過的答案:89年的夏天,出了那什麼事。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管控,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進行了軍訓管理。尤其是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執行了為期一年的軍事訓練。為此,當時有一段時間把四年製本科改成了五年製,就是為了插一年軍訓進去。
老實說,長時間的軍訓,對於學校來說,收到的效果相當不錯。就這麼被沿襲下來,一直到今天。
念開場白的是一個約摸三十歲的副教授,代表校方歡迎新同學來校,介紹了一下校史和人文什麼的。因為全是那種客套話,我也沒有太認真去聽。
接下來是學校學生代表發言,這個發言人讓我不得在吃驚之餘,不仔細端詳,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