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15.1.4(1 / 3)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天氣晴

我們要回家過年,因為家有親人倚門望歸:老父母年歲已高;夫妻兩地分居已久;孩子已經快忘了父母的模樣。

我們要回家過年,因為朋友天各一方,隻有在春節方能一聚,把酒言歡,互敘往事。

我們要回家過年,因為生於斯,長於斯,那田間的小道,門前的溪流,那塊土地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家園……

回家過年是我們對春節這一古老節日和悠久文化的崇敬和信仰,有時我們或是因為夢想,或是因為生活,或是因為妻兒等等理由會出門在外,努力打拚。但一年到頭又或是因為思念年邁的父母,或是牽掛兄弟姐妹,或是惦念親朋好友等等理由想著回家,回去看家鄉熟悉的一草一木,迎著親朋好友的祝賀,讓自己疲憊的心靈在熟悉的屋子裏放鬆放鬆,所以我們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科學表明:當一件事重複做21遍以後,就會成為習慣,比如我們早晨洗臉刷牙的習慣亦或是我跟小燕每天打電話的習慣。今天是2015年上班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有點盼頭,這一年我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重現我當年的六塊腹肌,所以從現在開始要每天進行鍛煉,養成習慣。平時在通州上下班時要騎自行車,周末可以去戶外活動或者小燕家幫忙。

同樣我還想將自己說話做事的方式改變一下,以前說話有時會出現磕巴的情況,做事有時很沒有章程,思考的情況較少,所以今年要試著慢慢改變,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一切從今天開始吧。

決定形成一個習慣,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或許意味著需要打破舊有習慣,而這個舊習慣是你多年形成的。也許是因為元旦假日玩太瘋,早晨打心底不想起床,以前的習慣是再睡五分鍾,下次醒來經常是半小時以後,今天掙紮了五分鍾,想到了我的夢想,想到了今年的目標,想到了小燕,想到了好身材的**力,想到了。。。。。。,就五分鍾時間我咋想這麼多,真真天馬行空。

騎自行車跟跑馬拉鬆一樣,要勻速,要注意呼吸,沿著上周記憶的路線走,在一個岔路口,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堅持己見快速前行,周圍的建築物變得慢慢陌生起來,越走越感覺不對,打開步行導航,法克,路線錯了,多走了了一點七公裏,的確起到了鍛煉的效果,還有一肚子火氣,我那麼有自知之明的一個人,是不是應該在修養上再下下功夫呢,哎,再說吧。

“領導,節前就剩下這幾件事沒落實,您看還有什麼需要安排的嗎?”我決定在給領導彙報之前,養成做計劃的習慣。早晨到單位後,將要跟領導彙報的工作在日記本上一一列出,雖說以前也會這麼做,但是沒有現在詳細,也沒像現在這樣分優先級和順序,就跟老師布置的作業超額做完一樣,跟領導彙報的時候說話底氣很足,話裏還帶著份小得意。

“哦,對了,稍等咱們會開一個會,你去通知下這幾個人。”領導翻開日記本,看了兩眼跟我說,隨後報了幾個人名。

“好的。”我將人名記錄在日記本上。

走出領導的辦公室,沒有像以前那樣立即掏出電話或者直接到辦公室去通知,而是將這些人名按內部和外部分下類,之後先通知外部人員,因為這些是其它公司或者經常外出的人員,不能到場的可能性很大,畢竟會議馬上就要召開,得先確定他們能否按時參加。

“領導,*******已經通知完畢,***和***有事來不了,想讓其它人替他過來,就剩*******都是咱們這邊的人,容易通知,你看會議照常進行嗎?”外部人員已經通知完畢後,我走進領導的辦公室跟領導彙報說。

“行,繼續召開,會議紀要做好發給他們就行了。”從領導的眼裏看到了一絲詫異,領導揮揮手說。

“好的。”走出辦公室,我很顯擺地在樓道扭了兩下,炫耀下“舞姿”,看見對麵打掃衛生的老大媽盯著我,趕忙拋開,在樓梯沒人的地方,尷尬的怪笑兩聲。

“地鐵上看到的小孩好用功呀。”由於元旦假日,曉華終於從西寧回來,開完會以後看他先在公司WX群發了一張小孩在地鐵上做作業的照片,接著說。

“嗬嗬,玩了三天作業還沒寫好,以前也做過哦。”財務倩姐發出她銀鈴般的笑聲。

“現在的小孩真是太不容易了,都沒人借他抄作業。”在村裏讀小學的時候,不喜歡做作業,所以每次老師檢查作業前都要去炒別人的,我一臉感歎的說,渾然不覺得抄作業是件不好的事情。

“你們都是壞淫。”倩姐剛生完孩子,對我們說孩子的話很敏感,換來我們的集體偷笑,紛紛給她施加壓力。

“想當年一個暑假的作業沒做,最後幾天是小夥伴們聚到一塊最安靜的日子。”曉華嘿嘿地笑著說。

“想當年,有一次暑假作業沒做,最後兩天發動所有的兄弟姐妹幫我完成任務,開學後由於筆記不同,被老師認出來,穿幫了,當著全班的麵被點名。”老大也樂嗬嗬的自爆其短。

“上小學的時候不喜歡做作業,每次都被罰站,本來身體不好的我,小學畢業後身體變強壯了。”我也跟著大曬當年的光輝曆史,引來一陣大笑。

。。。。。。。。。。。。。。。。。。。。。。。。。。。。。。。。。。。。。。。。。。。。。。。。。。。。。。。。。。。。。。。。。。。。。

看來我們公司的很多人都有段“輝煌”的曆史呢,也都時常想起的那些讓我們抄作業的發小,好想回家再見你們,一起回憶我們快樂的童年。

我跟關二小相隔萬裏,原本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小燕和小燕的同學而認識,去年我送小燕到火車站去參加他們的婚禮,也跟小燕在他們結婚來北京玩的時候招待他們,從此因為這兩個女人而擁有共同語言,有空的時候經常在QQ替對象關心她的同學,聊聊工作。

“哈嘍,美女,休息下唄。”忙了一會,有點累,很是“輕浮”的跟小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