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時間的重要性(1 / 2)

翻開人類科技發展史,就可以發現,人類的種種發明創造,都是為了節省時間。火車代替馬車,電視取代影劇院,計算機、激光的出現,無一不是為了節省時間、爭取時間、贏得時間。在“鍾表王國”瑞士溫特圖爾鍾表博物館內的一些古鍾上,刻著這樣一些富有哲理的詞句:“如果你跟得上時間的步伐,你就不會默默無聞。”馬克思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切的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怎樣勒住時間的韁繩和利用時間的方法,以增強自己利用時間的能力。而現代社會更是一個高速變化的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和學習節奏如輪飛轉。在新一輪學習的浪潮掀起之際,高效、合理地利用時間,已經是我們走在時代前列的保證。無可置疑,誰能擁有更多的時間,誰就能記更多獲得更多的知識。

我們一般都會有很多個任課老師,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學習慣和教學風格,難免會遇到自己最初不適應、不喜歡的老師。這時千萬不要沒完沒了地埋怨、指責,那隻能壞了自己的情緒,使那一學科的成績越來越糟。反過來,應認識到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試著跟上課堂內老師的教學步伐,調整聽課情緒,適應老師,這樣既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能融洽師生關係。有些人哀怨歲月無情,時光不再;有些人歎惜光陰珍貴,人生短暫。可是,在哀怨和歎惜聲中,時間又悄悄地從身邊流逝。還有些人有感於時間的寶貴,不止一次下決心合理安排時間,遺憾的是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於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此種種,都是缺乏時間觀念的緣故。我們如何樹立自己的現代時間觀念?

要善於抓住時間的脈搏,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隻有善於抓住時機,珍惜時間,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是立足於社會的永恒法寶。抓住時機去學習,不僅要增加學習時間,同時,在客觀上也能提高學習效率。按照人作用於社會的過程,可以將人生分為:準備時期:7歲左右為學齡前時期,7-25為學齡時期、工作時期及晚年工作和退休時期。科學研究表明,5歲前,人的各種能力發展迅速,把17歲的人的普通智力看成100%的話,那麼,從出生到4歲,可發展到50%,這是一個萌發期,而在這個萌發期給兒童以豐富適量的信息刺激,其才能可以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在萌發期之後,才能的發展隨年齡的增長一般呈遞減規律。

學齡時期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意識。這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記憶力最好的,向上性、求知欲和進取心最強的,容易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和形成新習慣的時期。中小學學習階段則是人的成長和發展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據對華東師大200名研究生、中青年骨幹教師和老教授的調查,題目是:“哪個學段對您成才影響最大?”結果表明,他們都認為,影響成才的第一位學段是高中,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抓住時機的學習,是起飛前的準備。而這種準備的細心和完善程度,將影響到每個人起飛的方向、高度和持續性。

生死時速,爭分奪秒,在時間上無始無終,表現出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對人的一生來說,又是有限的,有始有終的,但是它在人們手裏產生的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在同樣的時間裏,勤奮造就天才,怠惰養成蠢才。人類對時間的意識和控製,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加強。古代人通過日晷、水漏儀來計算時辰,一天12個時辰就足夠了。現代人認識到了時間的價值,計量時間的單位由時、刻、分、秒逐步精確到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俄羅斯軍事家蘇沃格夫說:一分鍾決定戰局。我不是用小時來行動,而是用分鍾來行動的。運動場上,以1/10秒或l%的時間之差,決定誰是記錄的創造者。在航海中,使用6分儀的海員,1秒鍾的差錯,將使他的觀測相差1/4英裏。人造衛星每秒鍾飛行11.2公裏,電子計算機每秒鍾可以運行百萬次、千萬次、上億次、幾十億次。高能物理實驗,要求高能探測器在1‰毫秒內精確地記錄下高能帶電粒子的徑跡。在激光核聚實驗中,要求在10-9-10-10秒內,用激光加熱熱核材料至億度高溫。總之,現代科學“爭分奪秒”已經不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