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時間是擠出來的(1 / 2)

發明家愛迪生在他79歲時,宣稱他已是135歲的人。何以出現這種情況?這歸因於愛迪生對時間的運籌有方,合理安排,從而充實了他的時間容量,延長了生命。時間是個常數,在時間麵前人人平等;時間又是個變數,由於運籌的方法不同,每個人占有的實際時間又是不平等的。據說,在美國舉起了一種“利用時間”專業,專門研究怎樣以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有些學校開設了“怎樣支配時間”這一專業課程,受到熱烈歡迎。認識自己的時間,運籌好自己的記憶知識,你不但豐富了知識,而且延長了生命。

認識自己的時間,美國管理學家彼德·杜拉克指出:“認識你的時間”,卻是任何人隻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走向貢獻和有效性之路。隻有認識了自己的時間,才能有效地安排和運用時間。如果人的平均壽命以72歲計算,一生中共有630,720小時,折算為秒是2,270,292,000秒,取其整數,就是22.7億秒!你可是時間的“億萬富翁”然而,你先別高興,這些時間不能全部列入你的開支,因為這僅僅是“名義時間”。據一位日本記者對美國人的調查表明:72年的時間分配大約是這樣:睡覺占去20年,吃飯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讀書僅3年;而體育、看戲、看電影等活動則要占去8年,饒舌4年,打電話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請注意,讀書僅占3年!盡管這個統計不一定很準確,而且美國人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但這些數字卻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我們是否可以把人的生活時間,大致分為求學或工作時間、生活必需時間和空閑時間三個部分。可供我們實際利用的時間,應扣除生活必需時間。能為我們實際利用的時間,就是“實際時間”。而學習時間,隻有大約3年,僅此而已。因此,科學的安排顯得極其重要。學習時間運籌的方法,現在,根據學習時間運籌的原則,來分析學習時間運籌的具體方法。

整段安排法,這是指長時期乃至一生時間的安排。樹立自己的正確目標,對自己的一生進行總體設計,為實現的確實目標進行總體規劃。確定主攻方向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戰略抉擇。沒有目標,就會盲目行動,從而浪費時間和精力。人們問一位農夫,為什麼他能夠在一塊長長的田裏犁出如此筆直的溝,他答道:“我總在田的另一頭選中一個目標,兩眼盯住這個目標,對準它犁過去。”人生猶如一張大的時間表,從青少年一直到垂暮老人,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應該在這張大表上認真填寫。德國化學家利比息從小熱愛化學。有一次,當他所在學校的校長在大會上問每個學生的誌願時,他第一個站起來,大聲回答說:“我將來做一個化學家!”經過努力,利比息23歲就成了大學教授。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從26歲開始,對自己實行一種“時間統計法”,就是一個整段安排時間的具體例子。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實際,製定一份長期時間安排預算表。這樣,你的一生便不會耗費在許多難以記起的瑣事上。

階段安排法,以星期、月、年或幾年為單位,進行一個階段時間的安排,這是為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而對自己規定一定的時間的安排。在這種方法上,可以參照在校學生的時間表安排。又譬如,每周的安排,就是一個基本單位。在一周內應讀哪些書,參加哪些活動,課餘時間怎樣利用等,都應有計劃地安排妥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