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信青春喚不回(1 / 1)

站在時空的高遠處看,武漢理工大學熱加工91x這個班級隻是短短的一瞬間存在於一個卑微的角落裏,沒有人注意和知道。但是對於我們25個人來講,那可是承載了我們華美青春和純潔感情的地方,這裏有很多來龍去脈,這來龍去脈牽起了過去和未來,成為了曆史,成為了我們的精神依托和歸宿,尤其是對我這樣多情又敏感的人來說。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的27個人,組成一個學科專業班級,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了四年。後來因為一個留級,一個英年早逝,隻剩下我們25個人,仍然四散在五湖四海。好在通訊技術發展快,現在我們又聚集在一個群裏。就像當年的班級活動一樣,經常是一個人起個話頭,然後就有一呼百應的效果,大家擦暢快地聊天,說笑,談人生。隻是所聊內容都為碎片形式,不成章節,那麼美好的一段生活無法全部展現出來,讓人為之歎息。

2015年2月份,大家開始在群裏談論聚會的事,最後敲定8月15日相聚於武漢馬房山。為了烘托聚會的氣氛,魏曉明同學把我們以前的照片製作成視頻,放到群裏,結果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那時我就萌生了寫一篇回憶大學生活的想法,但一時間找不到思路下筆。一個想法就是一顆種子,種下去,就會不斷地發芽,生根,成長,直到聚會開始那天在武大校園裏喝酒吃小龍蝦的時候,它才長大成型,我心裏才有了譜。以我們的行程為線索,隨著場景的變換,把現在的狀態和以前的生活穿插敘述,這樣的寫法應該比較合適。

聚會結束時,我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綱領,但是情緒需要調整,思想需要沉澱、整理,真正下筆寫卻到一個月之後了。第一篇《一個人的出發》寫成之後,自己不怎麼滿意,貼在博客上就完事了,等到了第二篇《溫暖的等候》時,我節選了部分片段,放到群裏,結果大家反應很熱烈,房茂鑫,周紹雄,章俊光,黎夢翔,馬蔓康和阿黃等人的慷慨點讚,使我有信心往下寫。寫一篇,在群裏貼一篇,每貼一篇,就會調動大家的懷舊情緒,讓大家喧嘩熱鬧一陣子。不時地還有新的爆料,每有爆料,我總是有想回頭重寫的衝動,但想想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曆,就作罷了。我很後悔,當初沒像馬蔓康那樣熱情大方地跟大家相處,那樣我的大學生活會更加豐富,如今寫起來也不會出現在素材上捉襟見肘的尷尬了。

心態陽光,態度透明,本來這樣的寫作應該是一件喜樂之事,但是寫到後麵的時候我開始有心理障礙了。因為有人看過文章之後,揪出幾句文章裏的話,斷章取義地在我的博客上訓斥我“不如憐取眼前人”,告誡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和提醒我“不怕老公看到嗎”,雖然是處於同學之情的善意,但其匿名的方式讓我有強烈的被誤解的感覺。好在其他同學給了我安慰,尤其是馬蔓康說的,出來混,總會有人指指點點,這話最終讓我釋然了。隻是我的情緒受到了困擾,總是覺得寫作不那麼流暢,細節表達不那麼自然了。

但是想著大家的期待就像編輯約稿一樣,你不能不給他們交代,我還是堅持下來。我放棄寫去雲南的遊記,甚至母親去世三周年的祭文,每當工作有空檔,我就寫呀寫,最後一篇《聽時光飛舞》於昨天完成。總字數達到了兩萬,一個中篇小說的篇幅。它和我之前寫過的《懷念大學室友們》、《春雨綿綿中的懷念》和《海風吹動著我們的衣角》三篇一起,可以完整地展現我的大學生活。

青春是短暫的。每個人對那段消逝已久的青春歲月,都懷著依依不舍的眷念。好在文學是永恒的,他能把青春歲月裏的美麗與哀愁都用文字記錄下來,讓我們有機會在此須臾浮生中,為青春插下一塊不朽的幟標。希望人們看過之後會說:“哦,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日子,曾經有過這樣一種青春年華”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