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興商法》,劉榮便開始按吳王劉濞的意思,撰寫啟動今年役徭的丞相令。
坐到案邊擬好今年役徭征調令後,時近晌午,劉榮手持《興商法》和《役徭令》,走出太子宮,走向未央宮去。
經劉啟同意,劉榮修訂了大漢役徭製度,規定各諸侯國不能再以錢銀充抵役徭,並追溯一年的役徭,退還充抵的相應錢銀。
如此實施後,原先以錢銀充抵役徭的諸侯國,丁壯十之有二被抽往北疆去勞作、守護北疆。
因各諸侯國兵馬聽宣不聽調,征調各國兵馬的事情,得由劉啟親自下旨。
劉啟聽完劉榮的描述,方才知道這兩個多月以來,劉榮是故意不對匈奴新勝作出因應的,不由開心地說:“吳王剛剛還來訴說擔擾,若是吳王聽了太子的妙計,不知會作何感想呢!好,明天早朝,朕便親自陳說匈奴新勝對大漢的重大威脅,下旨宣調各諸侯國的部分兵馬,歸集長安由郭雄代司馬指派將軍率領,去守護北疆。那這支大軍的糧草供應,太子準備如何解決呢?”
劉榮聽了開心地說:“父皇,那支墾邊隊伍所帶來的16萬2千石糧食,正好可充抵用在這支大軍身上呀!”
劉啟一拍手,興奮地說:“是哦,如此就地解決又不擾地方與百姓,反倒省去運輸錢兩,哈哈,右相的墾邊舉措,一舉數得,可是立了大功勳啊!龍全人小主意大,真是朕的好丞相啊!”
從劉榮、龍全和王琛這一連串的舉措中,劉啟深切體會到他們的極大能耐,體會到他們連綿而為計劃的周密,心裏不由大為歎服。
有了吳王劉濞的表率作用,大漢朝廷宣調各諸侯國部分兵馬和修訂後的《役徭法》,順順當當地通過了廷議。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劉榮從各諸侯國調了十二萬的兵馬彙集在長安東郊,加上從各地征來的丁壯近三萬人也在左近,東郊頓時熱鬧非凡。
這十二萬兵馬來處各異,戰力不同,要駕禦這樣一支大軍,需要一位強力的大將。
劉榮想來想去,建議郭雄啟用臥龍山四雄秦征、姬倫、王貴、趙坤,和天龍三英劉氏三兄弟來帶這支大軍,由王琛臨時統馭這支隊伍到北疆,將指揮權移給秦征後再回來。
12月13日,太子劉榮親自去北郊王琛的新兵營,跟王琛商量讓他帶兵去北疆一事。
王琛本就對帶兵興趣濃厚,聽說要讓他帶兵,而且是帶十二萬之眾的隊伍,不由興奮地跳了起來,一口應承了。
見左相小王琛如此興奮,太子劉榮提醒說:“本來隻讓臥龍四雄和天龍三英來統領的。但這支大軍來處迥異,應是極難調度,這才讓你帶著他們四位兄弟領軍前往北疆。若想令這支大軍服從你的軍令,一、你應該從新兵營中挑選表現出眾的士兵,去各地來的隊伍裏擔任主將;二、你必須想辦法令這些新任主將的人,在武藝上技壓舊將,方能收服舊將的心;三,在對敵上,應該多聽勾傑和伏武將軍的,與他們兩位將軍搞好關係,多參考他們的意見,切忌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