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計套計吳王中計3(2 / 2)

吳王劉濞設身處地替劉榮想想,也覺得處在太子劉榮這種身份上,一邊是史實,一邊是親情,還真的很為難呢!

但吳王劉濞懂得,絕對不能讓太子劉榮的心倚向情感,否則極可能會壞自己的大事!

想到這,吳王劉濞以深有同感的語氣,輕歎一口氣,說:“是啊,本王也替太子為難呢!可太子也知道,史實在太子來講,是已經發生,亦決不會被改變的事情。本王知道太子為難,也相信太子會順應史實,畢竟史實不會因太子感到為難而改變嘛!到了那一天,在事實麵前,太子妃應該會體諒太子的為難,必能體會到太子不能逆拂曆史事實的考量。”

劉榮裝作被吳王劉濞所說服一般,輕歎一口氣,說:“算了!任本太子如何作為,史實就是史實,不會有改變的。既然這般,本太子還是不去想這些煩人的事情好了。”

吳王劉濞見劉榮已轉過情感上的彎來了,微笑著說:“太子大智慧,必有大作為。哎,太子,從今起可得多想著如何將右相推上禦史大夫,將左相扶上太尉的位子上去了。”

“是啊,吳王考慮得對!七年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凡事皆得有備才無患呢!可如今,各諸侯王國自擁自兵,要如何讓左相執掌天下兵馬呢?”劉榮不著痕跡地順著吳王劉濞的話題,往各諸侯王手上的兵馬指揮權歸屬問題上引。

吳王劉濞猶豫了一會,望著劉榮慢條斯理地說:“太子,本王有個不成熟的想法,還請太子給予參詳。本王想,皇上不是想方設法要推行削藩策嗎?若能保證大漢各地兵馬的調度權收歸朝廷後,這調度權能掌握在左相手上的話,不妨順著皇上的想法,將朝廷和各諸侯國的兵馬指揮權歸於朝廷。如此,名義上各諸侯國沒了兵馬指揮權,但我們有左相,表麵上這指揮權是朝廷的,實際上卻是我們的。因此,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左相能不能成為大漢朝廷的太尉!能,我們隻贏不輸;不能,那決不能將兵權交到朝廷手中!”

劉榮欲擒故縱,一聽連連搖頭說:“吳王差矣!吳王當知,縱然能推左相上太尉之位,但父皇隨時皆可找人將左相換下。若發生如此變故,吳王當如何自處?”

其實,劉榮是見吳王劉濞本身,對能不能保證左相王琛坐上太尉之位後不被換下這個問題,心中本在猶豫。

故而劉榮便先講出吳王劉濞的這個猶豫,反而會讓吳王劉濞堅信,劉榮是跟吳王劉濞一條心的,凡事都能替吳王劉濞設想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