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王劉辟光心裏很是舍不得那無拘無束的王權生活,非常的想留住。
但聽了表弟鬱知富有說服力的比喻,也不得不認同鬱知的說法。
歎了口氣,濟南王劉辟光無可奈何地望著表弟鬱知,問:“依表弟的說法,不管表哥如何不願意,朝廷這藩絕對都要削的了?”
鬱知肯定地說:“是的,不僅表哥的反對不會起作用,連吳王的反對也無濟於事。表哥,說一句表哥不大愛聽的話,若是吳王居於大位,也肯定要削藩的。”
濟南王劉辟光不得不承認這道理的普遍性,便說:“這個自然。”
鬱知試探著問:“表哥怎麼不問問,表弟怎麼就單獨舉出吳王來呢?表哥也許深為王權事而心煩,並未透過表麵現象看到吳王拉攏幾位王爺共同抗衡朝廷削藩策的用意。表弟旁觀者清,認為吳王帶頭抗衡朝廷的削藩策,意不在削藩策而在於攏住幾位王爺,以遂其隱藏很深的心願。”
濟南王劉辟光不解地望著表弟鬱知,輕聲問:“難不成吳王還會有奪位念想?”
鬱知毫不遲疑地說:“難道表哥就一點也沒有察覺吳王心中的此想?”
“表哥真的沒有發覺吳王有此念想呢!表弟這般認定,有何根據呢?莫要冤枉了人家吳王才好。”濟南王劉辟光照實說著。
“表哥想想,依吳國情況,需要多少兵馬即可保證吳國安全所需要?”鬱知盯著濟南王劉辟光問。
“吳國乃一大國,總得要十來萬兵馬才行吧?”劉辟光估算著說。
“表哥可知吳國有多少兵馬?”鬱知追問著。
“大概也就十五萬左右吧!”劉辟光對吳國的兵馬情況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便估摸著回答鬱知的問題。
“吳國兵馬總數二十六萬七千人;弓弩、刀槍、戰車等武器庫存無數;錢銀、糧食充盈其庫。若發生戰事,吳王一聲令下,吳國立即可新增二十萬配給齊備的新軍。表哥想想,吳王如此準備,是何居心?”鬱知如數家珍般說著吳國的軍備。
“哎,表弟對吳王的兵馬情況,何以這般準確呢?”濟南王劉辟光聽了表弟鬱知的話,非常驚訝地反問著。
“表哥,舅父當年曾說過,死於安樂,生於隱憂。自舅父亡故,朝廷分封四國,表哥讓表弟掌管濟南王府以來,表弟便暗中了解朝廷與各諸侯王的情況,以確保表哥之濟南王國無虞。”鬱知認真地說。
“真難為了表弟!依表弟對朝廷和各諸侯王爺的了解,快給表哥說說朝廷和各位王爺都有什麼想法。”濟南王劉辟光期待地望著表弟鬱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