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不是大明子民的城民就沒有辦法了,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看著戰爭來臨。
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選擇回到帝國本土,也有那麼一群人不願意回去,他們想要參加軍隊,為帝國出力。
他們知道帝國的軍隊非常厲害,想要進入不是那麼容易的,至少也需要地坤境的修為,還有其他的條件如幹,進入軍隊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他們也不是要求進入軍隊,他們的要求不高,希望作為誌願者為帝國軍隊做做後勤方麵的工作。
這個難題最終落到了仁壽府的最高指揮官慕容清運的手中,現在也隻有他才有權力拍板。
慕容將軍在辦公室內苦惱的走來走去,考慮著事情的利與弊,說實話,幾十萬人的後勤誌願者,說不心動是假的,但是他不得不考慮如果同時這些人臨時加入軍隊的後果。
軍隊有非常健全的後勤體係,隻要不發生戰爭,後勤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就不需要這些誌願者。但是戰爭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些青壯都是優質的兵員,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加入軍隊。
現在要送回好幾千萬的國民,軍隊不能被過多的牽製在這個上麵,用誌願者做這個實在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不利的一麵也不少。
最後他實在不知道該不該處理,把消息傳回乾坤集合軍統帥部,讓那些大佬去考慮吧!他苦笑著想到。
這不是統帥部第一次受到這樣的消息,不久前從另一個府傳來消息,也是這樣的情況。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開了這個先河,以後的戰鬥中這樣的事情就沒有辦法避免。
這件事情甚至放到了國防部研究,最後否決了這樣的做法,所有人統統帶回帝國,現在的情況還沒有到需要動用普通國民力量的時候,軍隊的力量足以應付。
接到消息的慕容將軍心情複雜,過了一會兒宣布了最後的決定,講述了一番大道理,讓想要加入誌願者行列的人,先回帝國本土,想要報效帝國,以後有的是機會。
來到仁壽府已經兩天了,府城很安靜,沒有什麼宵小敢於鬧事。
很多的部隊都分散了出去,隻留下二十萬部隊留守。這些派出去的部隊或者探查敵人,或者到附近的城市把大明子民接到仁壽府,轉回帝國。
鄭繹明現在是代理旅長,帶著一個不完全旅團,大約三千人到附近的城市接人。
仁壽府雖然是大明的領地,但是真正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大明人不過占據兩三成,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和當地人結親的。
這樣的人雖然是大明子民,但是他們的家人不是,就是因為有功等等,得以批準加入帝國,那也不過是少數。
要讓他們離開他們的家人,孤身一人回到帝國,多半是不願意的,但是想要把全家都帶走,卻又不可能,所以他們大都選擇留下來,和家人同生共死。
真正能回到帝國的人是很少的,隻有仁壽府多點兒,但是總的加起來也就那麼三四千萬人。這還是這些地方的一個府比大明本土大得多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