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試煉任務(2 / 2)

“可攜帶空間已激活,目前空間大小為1立方米。”

“試煉者身份:來自東方的旅者。”

隨後,陸鳴鴻被傳送到一艘十七世紀的三桅商船上。

白光散去,海浪嘩嘩的響聲、海風的呼嘯、船員的吵鬧、船長的咒罵聲一下子全湧入陸鳴鴻的耳中,船開始劇烈的顛簸、搖晃就像在坐過山車一樣。“幸虧我會遊泳,以前也坐過幾回船要不然站都站不穩,更別說戰鬥了看來多學些東西還是很有好處的嘛!”陸鳴鴻暗暗搖頭。

十八世紀初隨著教會在中國影響逐漸擴大,像在西方國家的作為一樣,它開始直接幹涉中國的內政。尤其是1704年羅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訂立“禁約”,禁止中國教徒尊孔祭祖。教會的狂妄惹怒了清政府。1720年清政府開始實行禁教政策。而倒黴的商人則遭了池魚之殃,自1759年之後外國商人隻準在規定的時間,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間來廣州進行貿易,期滿必須離去。(看電影“加勒比海盜”一直搞不清楚具體時間,隻是在第四部中出現了一個人物“喬治奧古斯塔斯國王”。喬治奧古斯塔斯即“喬治四世”,是英國漢諾威王朝第四任君主,全名喬治·奧古斯塔斯·腓特烈(gergegstsfrederik),從1820年1月29日起繼承父王喬治三世出任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和漢諾威王國國王,至1830年6月26日駕崩。嘉慶帝(1795-1820年在位)此時把時間定在清嘉慶年間,讀者不必深究。)

這是一艘從遙遠的東方跨海而來的商船,船長是個英國人,叫“哈裏”意為戰爭或者軍人,諷刺的是現在他的身份是一個自由貿易者,這個時代的“自由貿易者”可不是什麼安分守己的商人。其實所謂的自由貿易者跟海盜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些商人平時也跟普通的商人一樣進行貿易。但是一旦碰到了沒有什麼反抗能力的商船,他們也不介意客串一回海盜。

在自由港,很多商人把貨物賣掉,離開自由港沒幾天又運回來一船的貨物,這種事屢見不鮮。所以這些自由貿易者的商船往往也有不弱的火力,因為他們不僅要對付海盜,有時跟英國皇家海軍幹幾架,甚至還得提防同為自由商人的其他船隻。可以說,大海之上盡是敵人。

這艘叫“幸運號”的商船並不是在廣東虎門的,也就是說這是一艘走私船。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一艘商船上會有那麼多的大炮了。

船上滿載的是來自東方的瓷器、絲綢和茶葉,這是最受歡迎的商品。船吃水很深,看樣子隻要能安全到達土圖嘉港,這一次冒險的收獲就足夠船主吃一輩子了。

不過這對於陸鳴鴻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船上裝載的貨物太多,要照現在這個速度到達自由港還得十幾天。陸鳴鴻曾想過弄死船長,把船搶了然後拋棄所有貨物全速趕往自由港,不過這個念頭剛冒起來就被壓下去了。畢竟這條船上的船員大多都是船長哈裏的親信,而陸鳴鴻不過是一個乘客而已,隻怕剛露出一絲苗頭就會被群起而攻,最終難逃被扔到海裏喂魚的下場。

“就知道空間發布的主線任務沒那麼容易完成!現在隻好先呆在這裏靜觀其變了!”陸鳴鴻暗道。

“海盜!海盜!是虎鯊號!”放哨船員尖銳的叫喊聲響起,緊接著就是一陣急促的警鈴聲,所有人井然有序的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看樣子平常沒少經曆這樣的場麵。

“還真是著急啊!一點適應的時間都不肯留嗎?”陸鳴鴻拿著刀站在甲板上低聲咒罵。

迷霧中一艘懸掛骷髏旗的海盜船破浪而來,海盜船懸掛這種旗幟是在表明身份同時也是在勸降。

“幸運號”船長哈裏正在甲板上指揮船員準備抗擊海盜。海盜船的速度比幸運號要快得多,這主要是因為船上裝了太多商品的緣故。哈裏船長絲毫沒有投降的想法,至於拋棄部分貨物提高船速,這比在船長身上割肉還讓他難以接受。當然一個有勇氣跨海遠航,去到遙遠的東方大陸的走私船船長也絕對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