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觀念的神話,國內和國外都有很多傳說。它們都是同宇宙起源 的神話聯係在一起的。我們還可以憑借那些遙遠時代所流傳下來的神話傳 說,去尋找鳳毛麟角,推斷古人對於時間的認識程度。因為在古代,尤其是 遙遠的古代,神話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反映了原始人類改造自然的樸素想 象,其中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程度。
在我國 ,所謂時間 的起源包含在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之中。據《三五曆紀》 載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後來,盤古把太陽和星星從混沌的懸崖上 鑿開,“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從而創 造了宇宙,時間也就從這時開始流馳。在 盤古掄斧砍伐時,有動物的祖先——龍、 鳳、龜、蛇做伴。盤古死後,他的身軀變 成整個大地,頭部化為山嶽,肌肉化為土 壤,血液化為河海江湖,風是他死後的呼 吸,爬過他身上的蟲變成了人。按照傳說,這大約是在18000年前。
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還有許多關於羲和的傳說。《尚書·堯典》載,羲和專管“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是個負責觀象授時、確定時間的 官員。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這反映了當時觀象授時在農業社會中 的重要地位。直到今天,我們仍把確定、保持並提供時間的工作稱為授 時。“授時”一詞的由來大概源於此。
同羲和的神話十分類似的還有關於常羲的傳說。《山海經·大荒西經》 載:“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值得注意的是,天帝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恰好說明陰曆一年 有十二個朔望月。我國的神話傳說中還有一則小故事不大為人注意,實際上 它和曆法的產生有很深的淵源。這則故事見於《緯史》卷九引《田俅子》: “堯為天子,蓂莢生於庭。帝為成曆。”《述異記》中也說:“堯為仁 君……曆草生階宮。”這裏的所謂蓂莢或曆草,指生於階沿的一種草。它從 每月初一起,一天結一個豆莢,到月半共結十五個;從十六日開始,又每天 落下一個豆莢。如果是大月(三十天),它就落完了,如果是小月(二十九 天),它就剩下一個豆莢枯焦了也不落下來。這則神話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朔 望月的認識,意思也是十分明顯的。所以到了漢代,張衡竟做了一個木製的 蓂莢,作為日曆用。
在古埃及的神話傳說中,大地是身披植物的 男神西布的身軀,天穹是姿態優美的女神呂蒂。 據說最初西布和呂蒂緊緊相連於靜止的水中, 後來,有一個新的大氣神舒由原始水中出現,把他們分開,創造了天地。從創世之日起, 時間神索思就開始計算時間。在埃及的曆法 年裏,一年的第一個月份就以索思命名。古 埃及人還想象索思具有支配人死後靈魂的神力。它左手拿著人的生命之符,右手握著鐵筆描繪人死後的靈魂。
在古巴比倫,人們認為大地是一塊平板,中間是陸地,四周是海洋,海洋外側有陡峭的大山支撐著圓天,圓天內側羅列著星辰。白天和黑夜的 變化是因為大地之下有一根巨管,太陽白天在天空中,夕暮於西,夜裏就 潛入管中,跑到另一端,翌晨始於東口複現。古巴比倫人生活在幼發拉底 河流域的平坦平原上,他們在觀察遠處景物時,往往隻見到在地平線上消 逝的景象,致使他們產生上述的觀念。
古代中外各民族關於時間的神話很多,連同上述這些傳說一起,大體 上半是直覺認識,半是神話杜撰。在今天看來,我們或許會感到十分荒唐可 笑。但這畢竟是人類認識時間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它反映人們用想象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支配自然力的一種願望,在早期是有積極意義的。
趣聞逸事
希臘神話中的時間之父
在希臘流傳最廣的神話中,大地是由一個叫阿特拉斯的神肩托著。他是把火種竊送人間的神普羅米修斯的兄弟,由於得罪了眾神之王宙斯,被罰雙 肩頂著世界和西部天空,成為一根“天柱”。在古希臘也有天地原先是一片 混沌的觀念。希西阿德的《神譜》把世界的原始描繪為大地“從混沌中產生 了黑暗和夜晚,它和黑暗交配之後,又從夜晚產生了天和白日”。由於農業 的產生和發展,古希臘人最初把農神克洛諾斯當成時間之父。克洛諾斯是天 神烏剌諾斯和地神該亞的小兒子。他推翻了自己的父親而取得統治地位,卻 又害怕自己的後代會效法於他。因此,他企圖在自己的兒女剛出生時便吃掉 他們,結果沒有成功。後來,他的另一個兒子宙斯果然步他的後塵,把他推 翻,成為眾神之首。宙斯統管眾神之後,便差遣克洛諾斯專管時間、命運和 農業。克洛諾斯手中的鐮刀就是把年切成一段一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