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大陸東側距離都城約一千公裏的地方有一座小自然村,村名陳家塘,村中約有百戶人家,居民靠打獵,務農為生。村中有一名鐵匠,名為陳大牛,十五年前搬來這裏,因本姓為陳,所以一家人與村中人居民相處的頗為融洽。陳大牛家祖上三輩打鐵,可謂打鐵世家,陳大牛也靠打鐵營生。陳大牛有一個兒子,名為陳語,名字是當時村裏唯一的一名先生幫忙起的,具體含義陳大牛卻已不記得,作為鐵匠陳大牛向來覺得自己非常稱職,但作為父親,陳大牛卻從來不敢多嘴。
陳家塘地處偏僻,孩子識字被認為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十年前,國郡興起全民教育,陳家塘有幸分得一部分資金,開設了村中史上第一個學堂,教書的先生也一下請來好幾個。當時學堂新開,村中到處張燈結彩,好不熱鬧,年已七旬的老村長不顧顫顫巍巍的雙手,親自在學堂開學典禮上剪彩。典禮上,教書先生信誓旦旦,大談教育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不應當以錢為尊。在場的村民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他們那一刻才曉得,原來教書先生都這麼濟公無私。但是一年後,學堂因虧本運營而被迫關閉,而當時信誓旦旦的教書先生們也都在夜黑人靜的時候灰溜溜的離開。現如今村中隻有一名老人偶爾交孩子識字,並以此為由向村民討些日常所需。
老人名叫劉偉,村裏人都不太喜歡他,因為他原本隻是一名落魄秀才,打獵種田都做不得,更因為十年前的教書先生給他們留下的惡劣印象。劉偉與陳大牛一家互為鄰裏,關係不錯,陳語很小的時候,劉偉就開始教陳語讀書認字。
陳語十一歲時,參加了鄉試,可惜被無情淘汰。陳語三歲就在劉偉身邊學習識字,七歲時就可以熟練背誦幾千篇古代詩詞,陳語九歲時,劉偉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給這小自己幾十歲的小家夥。陳語天生性格活絡,不喜歡被束縛,而國家大考,恰恰隻需要考生們寫些歌頌國家、統治階級的文章,寫一些離題的東西,自然會被淘汰。正因為此,陳語從此絕了讀書考取功名的念頭。
落榜後第三天,陳語開始正式接觸打鐵,半天時間就用丟棄的廢料打造了一把品相相當棒的鋤頭,這讓陳大牛狂喜了半天。陳大牛本就希望陳語能夠繼承父業,自己的孩子如今無師自通,用廢料打造出品質如此出色的出頭,這孩子簡直就是天生的鐵匠。端詳著陳語打造的鋤頭,捏著陳語纖細的胳膊,陳大牛心中暗歎,自己的孩子果然是個天才,因為此事,陳大牛興奮的吃了三大碗飯。
修真在這裏並不是秘密,但尋常百姓卻極難見到修真者,正因為此,小孩子們對飛天遁地的修真者充滿了向往。從小,陳語就對修真無比崇拜,曾多次乞求父親給他鑄一柄小劍把玩,但陳大牛擔心孩子用劍太過危險,傷了人還會給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劍也就一拖再拖。如今陳語自己也準備學習鑄鐵,終於不用在祈求父親,陳語悄悄發誓自己要親手打造一把能夠名留青史的仙劍。
打造一柄好劍首先需要上好的礦石,陳家塘三麵環山,但並無優質礦產,陳大牛語重心長的對陳語說,好礦石需要到幾十公裏外的礦山上去找,至於能找到什麼樣的礦石,就隻能看自己的運氣,當然礦石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