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妊娠期要預防高血壓(1 / 2)

妊娠期高血壓的預防保健:妊娠期高血壓指女性妊娠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症狀,呈一過性,分娩後消失。屬妊娠特有疾病,是目前孕產婦、圍產兒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易患人群如下,這些人群的孕期保健尤其重要,一定要定期按醫生的要求產檢,以保證母兒平安。

在妊娠中後期,孕婦除了要注意觀察胎動外,還要注意自己的體重增加情況,每周不能超過0.5千克。孕8個月以後,在每天下午可有雙足部輕度水腫,休息後消失。如果水腫出現的時間過早(如孕6或7月),持續時間長,休息後不消失,水腫加重延伸到小腿部,均應立即到醫院檢測血壓和尿常規,了解有無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高血的病因尚不明確,因而不能完全預防其發病,如果做到以下方麵,對發現和預防妊娠期高血壓有好處:

1、定期到醫院做產前保健,注意每次測量體重和血壓,化驗尿常規,檢查有無尿蛋白。

2、控製孕期體重的增長速度,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2.5千克左右,體態偏瘦者可增加15千克左右,體態偏胖者隻能增加5~10千克。

3、對於前述高危人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腸溶阿司匹林50毫克/日。研究者認為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組比沒有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組減少了高血壓的發生。

4、注意孕婦的營養均衡,常規補充鈣劑,保證蛋白類食物(牛奶、瘦肉和蛋類)的攝取,補充微量元素尤其是維生素E、維生素C、鐵劑和鈣劑。

5、注意孕期保健,28周以後建議每天中午左側臥位休息30分鍾左右,以利於回心血量增加,減輕下肢水腫。

補鈣可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病率我國9.4%,國外報道7%~12%。孕產婦死亡率7.7/10萬。一般從妊娠5個月以後比較常見,以高血壓、蛋白尿等症狀為主,嚴重者發生子癇。對母嬰危害極大,可造成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產後出血、合並心腎疾病等,甚至導致母兒死亡。

應積極預防,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必須從早孕期抓起,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建立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做好衛生宣傳教育工作,使孕婦懂得產前檢查的重要性,按時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是早發現、早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妊娠早期因人而異,需測基礎血壓。對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初孕婦、孕婦年齡

40歲、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壓、糖尿病、營養不良,有心腎及嚴重貧血等疾病的孕婦,更需加強產前醫療保健。

指導孕婦合理飲食與休息。孕婦應該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鐵、鎂、碘、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減少動物脂肪及過量鹽的攝入。保持足夠的休息和愉快的心情,堅持左側臥位增加胎盤絨毛的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