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簡介(1 / 1)

莫裏哀(1622——1673),法國古典主義時期最著名的喜劇作家,也是世界戲劇史上與莎士比亞共同彪炳千秋的偉大戲劇家。他出生在宮廷裱糊師家庭,從小酷愛戲劇。一生共完成喜劇37部。《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學堂》、《太太學堂》等早期作品,著重諷刺貴族階級,提出婦女社會地位等問題,初露創作才華;中期的《偽君子》、《唐磺》、《吝嗇鬼》等劇作,對貴族、僧侶和資產階級的吝嗇、自私、偽善等醜惡本性,作了辛辣的諷刺,代表其創作的主要成就;晚年的主要劇作有《貴人迷》、《司卡班的詭計》等。代表作《偽君子》寫偽裝聖潔的教會騙子答爾丟夫混進商人奧爾恭家,圖謀勾引其妻子並奪取其家財,最後真相敗露,鋃鏜入獄。劇作深刻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醜惡,答爾丟夫也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其劇作在許多方麵突破古典主義的陳規舊套,結構嚴謹,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鮮明突出,語言機智生動,手法誇張滑稽,風格潑辣尖利,對世界喜劇藝術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偽君子》集中表達了法國民眾對宗教組織的敵意,特別是17世紀中期法國的高級僧侶的宗教特務組織,“聖會”,這一組織監視,陷害,自由思想者。莫裏哀寫的《偽君子》,表達了全社會的反宗教情緒,給了宗教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因而它引起了宗教勢力的猖狂反撲。

1664年5月,莫裏哀作品演給國王看,觸怒了巴黎大主教。迫於強大的宗教壓力,劇作停演。1667年,解禁,同年8月上演。然而次日又遭最高法院院長幹涉,巴黎大主教也以開除教籍為手段禁止人們朗誦閱讀。經過4年多,該劇終於取得了合法的演出權。

這是一部5幕詩體喜劇。全劇通過對達爾杜弗的所作所為的刻畫,揭露和鞭撻了教會勢力的欺騙性與虛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