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和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反映國家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進入新世紀後,教育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中,已上升到至關重要的顯著位置。未來社會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都基於這個認識,把新的世紀鎖定為教育的世紀。美國總統在競選中講的第一條就是教育,為什麼呢?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掌握了知識就是掌握了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是高度重視教育的,明確提出了科教興國和教育強省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教育既是一個上層建築的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基礎的問題;既是一個政治上的問題,也是一個經濟上的問題。總之,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是廣大群眾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也是涉及人民群眾文化權益保障的問題,更是關係振興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大事。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而複雜的變化,教育工作麵臨新的情況、新的形勢和新的階段。當前我國經濟體製改革進入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國家事務管理進入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新階段,對外開放也進入了更高層次,社會建設進入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階段。我認為,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科學把握這些大背景,否則我們就無法正確把握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近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湘西自治州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致力於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特別是以秦平同誌為“班長”的自治州教育局一班人對發展教育事業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為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當好了參謀。他們以樹立公平觀為手段,促進了教育公平發展;以樹立質量觀為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以樹立創新觀為手段,推進了教育體製和機製的改革;以樹立服務觀為手段,積極創辦人民滿意教育;以樹立法紀觀為手段,提高了依法治教水平。湘西自治州的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特別是湘西自治州推行的“三大建設”(“兩基”攻堅建設、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就讀保障體係建設)、“四項工程”(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師公轉住房建設工程、職業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工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享譽全省,有的工作在全國也處於領先水平。
秦平同誌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曾經當過小學和中學教師,從事過學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在30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中,特別是秦平同誌在擔任10年市州級教育局長的崗位上,他既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與修養,又注重教育實踐的研究與探索,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又用這些理論觀點去指導工作。這次,秦平同誌將自己的理論成果彙編成《民族教育探索與實踐》一書,我認真地讀了一遍,覺得此書不僅對如何做好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很有指導意義,而且對怎樣做好發達地區的教育工作也很有啟迪。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教育理論是一個需要在實踐和發展中不斷完善的知識體係。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係統的領導幹部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切實做好教育工作。
是為序。
2007年9月1日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