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大清皇帝順治二年(明隆武元年)夏、閏六月,明主(原文為立)唐王聿鍵稱帝於福州。
初,唐王統兵勤王,以擅離南陽,錮禁獄。及宏光立,赦出,而南都破;靖虜伯鄭鴻逵遇於嘉興,語合,遂奉以入閩,與其兄南安伯芝龍謀立之。閏六月十五日即位;升福州為天興府、布政司為大內,改元隆武。
明晉南安伯鄭芝龍平虜侯,尋封平國公;鎮海將軍鄭鴻逵定虜侯,尋封定國公;鄭芝豹為澄濟伯。
芝龍字飛黃,南安石井人。兄弟四:長芝龍,次芝虎,三鴻逵,四芝豹。初為海盜,崇禎戊辰歸誠。以平海寇功,累遷至南澳總兵。甲申之變,宏光即位南京,封南安伯。至是,以翊立功,晉芝龍平國公、鴻逵定國公、芝豹澄濟伯。
明主召芝龍子成功,賜姓朱,封忠孝伯。
成功原名森,字大木;天啟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於日本。誕時萬火齊明,豐儀秀整。七歲取回,俶儻有大誌。年十五,補南安弟子員;試高等,食餼。赴省試,有金陵術士相之,驚曰:‘君非科甲中人也,殆王侯相矣’!時方銳誌場屋,不以為然。及隆武召見,奇其狀貌,封忠孝伯;撫其背曰:‘惜朕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因賜姓朱,改名成功。自是,中外鹹稱國姓雲。
明以鄭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鄭彩為副元帥,出江西。
二將既出關,疏言餉缺。逗遛不前。
丙戌、三年(明隆武二年)春、正月,明主以忠孝伯成功為禦前營內都督,賜尚方劍,儀同駙馬;尋封命佩招討大將軍印,鎮仙霞關。
時軍國大事,皆取決於芝龍;明主積不寧平,常獨居愁歎。成功進見,奏曰:‘陛下鬱鬱不樂,得無以臣父有異誌耶!臣受國恩,義無反顧,誓當以死報陛下’!明主嘉歎,故有是命。
秋、八月,鄭芝龍密撤仙霞關,大清兵入關。
芝龍以擁立非其本意,日與文臣忤。又度清朝神武,必不能偏安一隅,有叛意;密遣人以通內院洪承疇、黃熙允〔胤?〕。至是,聞魯監國杭州失守,乃稱餉缺,檄守將施天福回。
明忠孝伯成功兵潰於仙霞關。
芝龍聞清兵將至,密遣親吏到師納款。帥詰之曰:‘吾兵未臨境,而前途獻降書,得無詐乎’?疑係細作,命推出斬之。吏疾聲呼冤;有閩人在軍中,察其詞哀,知其無詐,為告於帥。帥曰:‘歸語爾主,吾於秋仲提師由仙霞入關,可備壺漿以迎’。於是,芝龍遣心腹蔡輔至關,將授意於成功;輔入見,語未發,成功厲聲先謂曰:‘敵師已迫而糧不繼,空釜司饔吾將奈之何耶?速請太師,急發餉濟軍,慎勿以封疆付一擲也’!輔噤不敢發語,回見芝龍,備述前事;且曰:‘向若道及納款,此頭已斷矣’!芝龍曰:‘癡兒不識天命,固執乃爾;吾不給餉,彼豈枵腹戰哉’!賜姓屢請,皆不報。關兵無糧,遂逃散;成功不得已引還。至延平,登城周視,歎息而回。
九月,明主下詔親征。師次延平,大清兵猝至;明主出奔,殂於將樂。
初,明主決意親征。於南台祭江,忽風雨驟至,旗幟盡拔,不能成禮。成功跪榻前,泣奏曰:‘臣父已有異誌,陛下當自為計’!因伏地嗚咽。明主掩袂揮淚,命之起;遂向延平。將幸贛,清兵猝至迫城。明主倉皇出奔將樂;追及之,遂遇害。
貝勒王入閩,鄭芝龍退保安平鎮,忠孝伯成功遁入海。
王兵至泉州,芝龍退保安平,軍容甚盛;以洪承疇、黃熙允之信未通,未敢迎師。王以書招之;略曰:‘吾所重將軍者,正以將軍能立唐藩也。人臣事君,苟有可為,必竭其力;力不勝天,必投明主而事,乘時建不世之功,此豪傑事也。若將軍不輔立,吾何用將軍哉!且兩廣未平,現在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芝龍得書大喜,成功力諫不聽;遂降。十一月,〔將〕往福州見貝勒王,成功又泣諫;知不可挽,乃遁入海。芝龍至福州見貝勒王,王置酒相待,甚歡;忽夜半挾(原文為扶)之北去,從者皆不得見。
丁亥、四年(明永曆元年)明主永明王由榔稱帝於肇慶。
王為神宗之孫、桂王之子,初封衡陽,以寇亂徙梧州。會桂王薨,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廣西巡撫瞿式耜擁立之;以肇慶府署為行宮,改元永曆。
明招討大將軍忠孝伯國姓成功起兵。
初,芝龍既歸誠,以書諭成功速降;賜姓泣曰:‘父教子忠,不聞以貳’!遂逸去。及芝龍北上,乃與所厚數十人舉義,收兵南澳。時年二十四,文移稱“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比聞永曆即位,遣人間道上表,尊奉正朔。
明招討大將軍成功屯兵於鼓浪嶼。
時廈門先為建國公鄭彩及弟定遠侯鄭聯所據。成功自南澳回,舊將稍集,乃移屯鼓浪嶼。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郭泰、餘寬為左右鎮,林習山為樓船鎮,進攻海澄;清援兵至,洪政中流矢死,乃引還。
秋、八月,明大將軍成功會定國公鴻逵攻泉州。
鴻逵自芝龍歸誠,尚擁甲兵。至是,與成功合攻泉州;提督趙國祚率師與戰於桃花山,敗績;走入保城,鄭師進至城下。九月三日攻城,軍聲大振;漳州守將王進率兵來援,解圍。
戊子、五年(明永曆二年)明主在桂林。
春、閏三月,成功取同安,以葉翼雲知縣事。
成功引兵攻同安,守將廉郎、知縣張效齡禦之;戰於店頭山,敗績,廉郎等棄城遁。成功入據之,以葉翼雲知縣事。翼雲、廈門人,庚辰進士,由吳江知縣擢吏部主事。
秋、八月,總督陳錦率師破同安,明知縣葉翼雲、教諭陳鼎、守將邱晉、林莊猷皆死之,屠其城。
泉州之圍,自冬徂春,郡邑戒嚴,所在蜂起。七月十三日,總督陳錦援師至。
八月,遂克同安;邱晉、林壯猷戰歿,翼雲及陳鼎死之;屠戮無遺,凡五萬餘人。
先是,有“同安血流溝”之讖;至是果驗。是歲大饑,鬥米千錢。
明主封平國公部將洪旭為忠振伯、張進為忠匡伯、林習山忠定伯、陳輝忠靖伯,尋封陳霸(“輯要”作陳豹)為忠勇侯、施天福忠毅伯。
己醜、六年(明永曆三年)明主在肇慶。
春、正月,成功陷漳浦。
自同安敗後,成功往銅山募兵,命柯宸樞、黃廷等攻漳浦,守將王起鳳降;遂由雲霄抵詔安,移屯分水關,令黃廷、柯宸樞等守盤陀嶺。
四月,漳鎮王邦俊、副將王之剛敗中衝鎮柯宸樞於盤陀嶺,宸樞戰死。
漳鎮王邦俊與副將王之剛合兵攻盤陀嶺,黃廷不戰而走;柯宸樞分兵拒戰,眾寡不敵,與其弟中軍宸梅俱戰死。成功哀悼,厚恤其家,建祠祀之。
秋、七月,明主遣使晉招討大將軍忠孝伯國姓成功為漳國公。
冬、十一月,成功伐潮州。
是年,全粵俱奉永曆正朔,土寇隨在竊據。守潮者,郝尚久也;自鴻逵據潮之揭陽,兩家各相疑忌。初,潮人黃海如、陳斌為巨寇,歸成功;至是,導成功,遂入南陽,分兵剿許隆諸賊及達濠(原文建壕)、新墟等寨,悉平之。命太子太師鄭香守石尾城,有眾數千;後為國朝所破,二子鄭廣、鄭海死焉。
庚寅、七年(明永曆四年)春、正月,成功入潮陽。
成功引兵將至潮陽,知縣常翼風以城降;令洪旭駐鎮其地。
夏、六月,成功伐潮州。
成功遣甘輝殺賊黃亮辨,複敗廣東合提督軍於潮陽。
秋、八月,成功回師廈門,取定遠侯鄭聯軍兵。
時金、廈兩島尚為建國公鄭彩、定遠侯鄭聯所據,肆虐不堪,民不堪命;其守將章雲飛(原文飛雲)尤橫。成功乃與陳霸議曰:‘兩島本吾家土地,彼兄弟所據,肆橫無道,大為不堪’!乃嚴部署,自揭陽回軍,於中秋夜抵廈門。聯方醉萬石岩,報至,不得入;詰朝出見成功於舟中,交拜甚歡。成功笑曰:‘兄能以一軍相假乎’?聯未對,執銳者前矣,唯唯惟命。於是麾軍過船,聯將皆降,海上軍皆屬焉。惟彩率所部遁去,飄泊數年;成功招之還,以病卒於家。
冬、十一月,成功南下,命鄭芝鵬鎮守廈門。
成功至潮陽,提塘黃文自行在來,稱有旨征賜姓率兵入援。
明主在南寧。
明招討大將軍漳國公成功起兵南下。
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率滿騎數萬攻複廣州,西寧王李定國望援甚急。閏十一月,成功率各鎮官兵南下;十二月,抵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