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沒有陳真這個人,並不重要。“隻要你愛國,你就是陳真。”他是一種昂揚向上、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雄的彙集。家國飄搖的無情現實,喚醒了他的大無畏氣概;錘筋鍛骨的曆煉,成就了他的傳奇。在洋人侮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時,他不麻木、不怕事,挺身而出,痛懲凶頑;他憤世道不公、他恨外敵欺辱、他怒國人不爭……總之他大恨於外敵,大愛於國人。正是這種陳真精神喚醒了無數國人奮發圖強,使中國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當《精武門》演到最後一幕,陳真的麵前,有一扇生死之門。跨出去,必然是巡捕的槍口。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恒遠的問題。他勇敢地打開了這扇沉重的大門,用生命保衛了精武精神。槍聲響過,豪氣幹雲的陳真,凝成了不朽的豐碑。“以鮮血喚醒沉睡之獅,揮鐵拳洗雪病夫之辱。”在這個呼喚英雄的時代,陳真從古遠的時光裏走來,闖進了我們的視野,也填滿了我們的心靈。
02、三十八年細說從頭——陳真曆代影視回顧
1、李小龍版——電影《精武門》(1972)
“告訴你們,中國人不是病夫!”
1972年,李小龍的第二部電影《精武門》問世。全片以霍元甲之死拉開序幕,敘述了陳真如何追查師父的死因,進而引出中日武術對決,並牽扯出日本陰謀的全過程。作為“精武”題材影視作品的鼻祖,本片是李小龍建立民族英雄形象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李小龍國際巨星的地位。
表現家國情仇的影片太多,但《精武門》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首先在於劇情簡潔深刻而不落俗套。導演羅維處理本片時,采用了頗具戲劇張力的煽情方式;編劇倪匡的故事框架更使影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狹隘的複仇主題,將影片上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引發了觀眾的廣泛共鳴。而李小龍的激情演出和絕對魅力,與極度渲染的高昂的民族情緒結合在一起,加上精彩絕倫的武打場麵,令本片成為了永恒的經典。
對於李小龍而言,這部電影是他輝煌的開始。《唐山大兄》幫他打出了名頭,劃時代的《精武門》則使他成了全世界華人心目中的英雄。片中李小龍展現了作為一個武術家應有的風範。他的動作、想象力無可挑剔,他對功夫場麵的合理調度安排,以及對於鏡頭的準確把握,至今看來都有極大的借鑒意義。當然,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李小龍第一次在銀幕上展示了揮舞雙截棍的絕技,那精湛而威力無比的棍術,令觀眾眼界大開,歎為觀止。雙截棍從此風靡世界,在外國年輕人中掀起了學習中國功夫的狂潮。而電影中李小龍用大拇指擦鼻子、食指勾動招呼日本人等動作,更為李小龍迷們爭相模仿。